第31章香餑餑
酒店房間,煙霧繚繞。
方子恒望著坐在對麵的王中雷,輕吸了口煙道:“不知王總今天過來,可是有什麼事情?”
媽的,這家絕壁是故意的!
早不來,晚不來,偏偏要當著記者的麵一頭撞上門來!
“方導,這幾天我和我大哥又看了兩遍《無名之輩》,對你的拍攝手法,劇情編寫非常佩服。”
“我大哥當時就說了,方導的執導能力不下於任何大導,名導,前途無量..”
小王總先來了一波彩虹吹,然後才進入正題:“《無名之輩》已然成功,不知方導對第二部片子有何想法,我們華壹有雄厚的資金,強大的幕後團隊,以及全渠道推廣能力。”
“隻要方導願意,華壹要錢給錢,要人給人,投資額度封頂5000萬!”
“另外,方導和你的恒宇傳媒,可以擁有百分之20的投資份額。”
說完,小王總換了個坐姿,翹起二郎腿等候方子恒的回答。
5000萬!
名副其實的中等電影投資項目!
他不信方子恒無動於衷。
恒宇是小公司,即便《無名之輩》大爆,他們下一部戲也不一定敢玩5000萬的盤子。
電影是高風險行業,全國每年立項幾百部電影,其中絕大部分還沒拍完就夭折。
剩下的一大部份,即便拍出來也不一定能上映,隻能走國外報獎,或者賣給下麵的縣區,偷偷摸摸在地下影院播放。
甚至於,這些電影隻能賣賣盜版,賺的還不多,因為他們沒有盜版商專業。
幾百部電影中,大概隻有五分之一能夠登陸院線。
彆以為上了院線就高枕無憂,每年上映的上百部片子中,有百分之五十虧本,百分之三十多收益持平。
真正賺錢盈利的片子,每年不到百分之二十!
電影行業,如萬千人馬闖獨木橋,一批一批的投資人前赴後繼,最終留下一地屍體。
這也是為什麼娛樂圈這麼多年下來,隻有少數幾家電影公司能存活下來的原因。
恒宇傳媒想要進場,就繞不過這幾家電影公司。
寧昊背後有小馬奔騰,徐爭搭上了光鮮傳媒,就算是《無名之輩》,也有中影背書。
隻有等到互聯網熱錢進場,發行技術革新,諸多影視公司如雨後春筍冒頭,才一舉打破而今的格局
方子恒沒說話,來到窗邊打開窗戶,讓煙霧散去。
一縷陽光照射進來,照耀在他身上。
他轉過身,淡淡笑道:“王總,華壹家大業大,怎麼會看上我這一個小導演?”
“方導說笑了,《無名之輩》的票房馬上突破1個億,誰敢說您是小導演。”
《無名之輩》上映8天,累積票房突破9000萬,眼看就要破億,作為電影導演,方子恒也變得炙手可熱。
幾家巨頭暗流湧動,都在想法接觸方子恒。
華壹小王總,隻不過是第一家罷了。
華壹公司成立早,除了一導一星專攻電影外,旗下涉及明星經紀、影視劇製作、電影發行、院線等一係列的項目。
作為文娛行業的民營龍頭企業,華壹麾下的導演跟演員數量是最多的,在王金華事件爆發之前,可謂吊打其他四家娛樂公司。
即便一眾大咖演員出走,華壹也沒有傷筋動骨,反而很快穩住局麵,消減負擔,減少明星經紀業務,加大了電影和影視劇的投資。
可以這麼說,隻要有馮褲子在,華壹在電影方麵的基本盤幾乎沒有動搖。
甚至,在馮褲子的大地震中,華壹還把張寒羽成功推了出來。
若不是大王總太過膨脹,搞去電影化道路,拿著大筆資金玩房地產,哪怕互聯網三大流氓進場,華壹也能穩坐娛樂圈幾大巨頭之列。
方子恒到不是看不上華壹,問題他現在並不差錢,電影這玩意,歸根結底,靠的還是一部一部成功的作品。
老謀子就是如此,從第一部電影《紅高粱》開始,一步一步走上巔峰,受到無數影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