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半個小時轉眼過去。
四樓大廳,前方的電子大屏幕再次亮堂起來,掀起第二輪增長風暴。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恒宇互娛的兩隻曲線圖扶搖直上,股價節節攀升。
一分鐘,36.8元。
兩分鐘,37.1元。
三分鐘,37.5元。
四分鐘,38.2元。
創業板塊市場的每次股價交易,恒宇互娛都占儘了先機,成為全國各省市證券所交易現場的寵兒。
電子屏幕前,方子恒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過。
恒宇互娛開局成功,給他帶來的財富還在其次,業內地位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恒宇傳媒牛則牛以,圈內人都知道恒宇是精品內容製造商。
各大媒體記者,也給與恒宇傳媒極高的讚譽。
然而在外界,放到整個投資市場,恒宇的名氣並不算大。
因為,恒宇傳媒不上市,資本撈不到好處。
華壹才是影視行業第一股,六七百億的市值,讓大小王兩兄弟的名氣跨界走出娛樂圈。
現在不同了。
恒宇互娛上市成功,進一步打通華國的資本市場,未來,再有人想對恒宇下手,首先就得麵臨恒宇互娛的威壓。
當然了!
這是一把雙刃劍,資本市場你搞我我搞你,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但不管怎麼說,手握土豆視頻、恒宇互娛兩家上市公司的方子恒,再也不是外人隨意抨擊、威壓的角色。
就如騰訓、阿裡的高級管理,樊路元、劉誌平之流,之前還敢當麵跟方子恒齜牙,現在讓他們試試?
雙方已然不是一個級彆了!
方子恒高興,身旁的劉茜茜、林妃妃、安迪更加開心。
特彆是林妃妃跟安迪,美目死死鎖住上揚的股價,柔嫩的素手緊握成拳頭,既緊張又興奮。
兩人的神情,好似看待正在高考的孩子,期待值拉滿。
隨著時間,第二個十分鐘來到尾聲。
恒宇互娛的股價,通過交易市場無數次的交易,成功定格在43.2元。
43.2元,首日上漲44!
總市值一舉突破345.6億,比之開盤時的240億,足足增長了105.6億。
短短五十分鐘,恒宇互娛兩輪開盤,輕易創造了百億神話!
“牛逼!”
“恒宇牛逼!”
“恒宇互娛牛逼!”
“董事長,牛逼!”
台下,不知哪位高管吼了一句,帶動其他恒宇的高管跟明星藝人,爆發出激動的呐喊聲。
隨即,雷鳴般的掌聲再次襲來。
到場的嘉賓和領導,毫不吝嗇手中的掌聲,給與恒宇互娛最高的讚譽。
繼華壹、光鮮、華策後,第四家市值在300億以上的影視股誕生,華語影視又迎來了一尊大佛。
恒宇互娛,一家擁有無儘潛力的企業!
初一上市,便澡早了數十位億萬富翁,眾人無比相信,它可以走的更高更遠。
方子恒輕吸一口氣,眸光含笑,抬手跟身旁的劉茜茜、林妃妃、安迪三人擊掌。
“祝賀我們,我們成功了!”
“我們成功了!”
四人相視一笑,神采飛揚,開心到爆棚。
接著,方子恒來到一眾領導麵前,伸出雙手一一跟領導們握手,表達內心的感激和喜悅。
“各位領導,恒宇互娛能有今天,全靠組織和領導關愛扶持,子恒感激不儘,無以為報。”
說著,他雙手抱拳,鄭重的拱手道謝。
他的一翻表現,被宣部大佬看在眼裡,大佬微微點頭,擺手笑道:“方導不必謙虛,幾年來恒宇傳媒的表現有目共睹,方導本人對華語電影做出的卓越貢獻我們都看在眼裡,恒宇互娛能有今天的成就純屬應當,此乃皆大歡喜!”
“希望方導以後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帶領恒宇傳媒更上一層樓,為華語文化影視產業繼續帶來更多的優秀作品。”
大佬出聲,不同凡響。
開局兩個字‘方導’,就點名了上頭對恒宇傳媒的清晰定位。
恒宇傳媒、恒宇互娛的今天,是他這個做導演一刀一槍拚出來的。
在上頭心中,他‘導演’的身份,遠比恒宇董事長的身份重要。
也是!
影視產業做大做強,不過是順勢為之,上頭更看重優秀的作品,更看重華語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上一世,上麵原指望華壹可以扛起大旗,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結果王中君搞出一個去電影化的騷操作,氣的許多相關人士暴跳如雷。
這一世,恒宇傳媒快速崛起,讓上麵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自然而然,上一世華壹那一份殊榮,由恒宇傳媒接管了過來。
此次恒宇互娛上市,便是多方促成的結果!
畢竟,想要引領影視潮流,扛旗當華語電影的領航者,怎麼能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呢!
此時此刻。
方子恒可以毫不客氣的說一句,恒宇傳媒已然沒有了短板,真正成為了一尊多元化大文娛企業。
恒宇傳媒的千億估值,再過不久便可以真正化為千億產值。
之前還差些,土豆視頻不能算做影視公司,唯有恒宇互娛上市後才算。
影視上市公司、精品內容、製作、宣傳發行、視頻平台、特效公司、院線、影視基地、起點創造源泉、音樂、遊戲等等一係列的版塊,全都可以依托恒宇互娛開發更高更大的價值。
這樣一尊新型文娛企業,騰訓、阿裡、百度三大流氓上一世花費數百億都沒能打造成功。
這一世,方子恒用一次次前瞻性的目光,耗時五年,終於開花結果。
感謝完領導,方子恒從主持人馬帆舒手中接過話筒,迎著台下一百多道異樣的目光,朗聲開口:“感謝大家今天前來觀禮,恒宇互娛上市,離不開華國良好的市場環境,離不開領導對電影領域的重視,離不開業內同行的幫襯,更離不開集團全體同仁的努力和奮鬥!”
“請大家放心,恒宇傳媒始終堅定不移的走精品化內容道路,力爭成為業界的標杆和表率,激活更多的影視人為華語文化產業添磚加瓦、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