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就是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對防禦戰,墨子是支持的。因為他自己就曾經帶人參加過好幾次幫人守城的戰爭。
在墨子看來,非正義的戰爭是極為可恥的。
當然了,理念不同而發動的戰爭,那就是正義的。
又或者,是什麼下屬反叛之類的,前去平叛,那也算是正義的一種。
可若是為了欲望而發動的戰爭,那就是極為可恥的,反對一切這種戰爭!
防禦戰大多數都是因為對方發動的,所以,墨子在戰國之時,時常率領墨家子弟,幫助守城方守城。
而那時候,他們便會利用不少的所學知識,使用墨家機關道,幫助大家守城。
尚賢:崇尚賢能之才。
這條顧名思義,便是推崇賢能之人,有著賢能的人才理應受到墨家子弟的尊重。
而他們,也應該向那些有賢能的人學習。
尚同上天“選擇天下讚閱賢良聖智辯慧之人,立以為天子”,立以為三公、萬國諸侯,以至左右將軍、大夫和鄉裡之長,社會成員自下而上尚同於天子之“義”;並且“上有過,規諫之”。
社會成員的意願層層上達,庶幾天子及其以下的各級官吏按共同的“義”行事,從而實現“天下治”。
這實際上便是墨子對於天下之治的看法。
節用天子節約民力。
希望天子不要太過的鋪張浪費,比如到處建造所謂的宮殿。
這種便是屬於浪費民力民生的做法,可若是開墾荒地又或者是什麼開發運河之類的,自然是不能夠算作其中的。
天誌:實現其“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理想而提出的表現形式。
“天”有賞善罰惡的意誌,“天誌”規範製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天誌”是法律的來源,“天誌”是最好的法律,“天誌”的核心是“兼相愛,交相利”。墨翟推崇“天誌”的目的在於強調法律的公正和平等。
實際上這便是對於上古三皇之治的推崇。
推崇天道而治理的最高之治。
也就是上古三皇之治的時代。
當然了,這種時代也是早就過去了的。
墨家從來不隻是在嘴上說說一些治國之道,這更是在實際上真實的幫助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以及君王。
他們不隻是會幫助一些弱小被欺淩的國家守城,更是會跟著幫助一些百姓們。
墨家機關術聞名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魯國是有著一位公輸班,號為匠祖,因為在魯國所以被人尊稱為魯班。
魯班的機關術登峰造極,可是卻是喜歡幫助君王做些攻城器械。
魯班更是號稱有著他所開創的攻城器械的話,就沒有攻不下來的城池。
後來,被墨子知道後,當著一位君王的麵,親自和魯班比試了一場。
這一場比試,魯班是比了九次,輸了九次。
被譽為天下匠祖的公輸班,居然在麵對著墨子的時候九戰九敗。
而墨子卻是並未說自己技術有多高超,而是說的自己是以愛來鉤,用恭來拒,最後將魯班給教育了一番。
也正是在這件事情之後,魯班從此不再發明那些攻城器械,而是轉而發明一些民用品。
跟墨家一樣,全都開始了為普通百姓發明一些日常所需要的用品。
比如鋤頭那種的農具,便是為了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
這也能夠看出來墨家的思想是極為高的,而且還不隻是思想,他們還是真真切切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來造福百姓。
這就是墨家的子弟。
所以,墨家的勢力極為龐大。
雖然現如今凡界一統了,墨家的一些思想不再適合了,但是墨家依舊是活躍在廣大民眾之間。
除了墨家之外,還是有著一些許許多多的家。
比如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便是管仲、商鞅,最為著名的還不隻是如此,如今的大秦丞相李斯,便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此,也能夠看出來當今法家的強大之處。
還有著陰陽家,陰陽家的代表人物乃是鄒衍,又被尊稱為鄒子。
還有著名家、農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等等。
這些大家們之中的代表人物,全都跟著成為了混元大羅金仙。
這便是有著一個強大門派學說的好處之一。
而其中,最為強大的便是儒家、道家以及墨家,這三家便是這諸子百家之中最為強大的幾個學派之一。
而剩下的一些類似於陰陽家、縱橫家、兵家等,這些實際上勢力也並不小。
當諸子百家之中不斷出現混元強者之時,也就注定了這些學說會一個個的發揚光大,流傳萬世。
而其中,便以孔子、莊子、墨子三子為首,乃是諸子百家的領頭羊。
……
天庭之中。
當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們全都來到了天庭之中時,嬴政甚至於親自接見了他們。
嬴政不隻是從地盤上一統全國,甚至還從文化上也跟著統一了。
前者的統一雖然也是大功績,但並不是嬴政最大的功績。
他真正最大的功績乃是在文化上一統。
這文化上的一統便是將天下徹底的糅合為了一國,而不再是之前的那種分封製度一般的諸多國家諸多文化。
大秦帝國全都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等等,這就是文化全都一統。
當然了,嬴政也並未說要統一思想。
在嬴政看來,一個國家可以有著很多的思想,但是卻不能夠有著很多的文化。
文化上必須一統,至於思想上可以放開。
這思想,便是諸子百家。
每一家都有著自己對於世界的態度,也是有著自己所不同的看法。
這便是思想。
總而言之,這些諸子百家們的思想上雖然大相徑庭,但是目的卻都是殊途同歸。
也就是造福這個國家,造福這個社會。
在嬴政看來,一個國家不能禁錮其思想,隻有思想上的不斷碰撞,才能夠誕生出更加璀璨的國度。
所以,嬴政對這些人也就比較尊重了。
當他們進入到天庭之中,嬴政也就親自跑過來接見他們。
“諸位大家,何故來天庭之中?”嬴政麵帶威嚴,看著麵前的這些大思想家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嬴政還是極為佩服他們的。
當初,這些人雖然都不是什麼凡人,但是修為也並不高,他們卻願意將畢生歲月全都奉獻給自己的學說,並且為了自己的思想不斷的奔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