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因他是人,非是神,他無法讓所有人,皆認同他之理念,更無法讓他人主動割讓自身利益,隻能儘人事,然後聽天命。
“連你也無法確定嗎?”
霽無瑕有些意外,若是連推動之人,都無法確定矛盾何時爆發,那造成後果,可能會遠超估算。
“三教之理,其實殊途同歸,然而,人本就是有差異的生命,人心的不同,導致了思想的差異與偏見。
隨著時代推移,這份差異與偏見愈發嚴重,直至根深蒂固,無可調和。
現在沒有爆發,是因為矛盾得以轉移,將來會如何,我亦無法做到算無遺策。”
藺重陽抬眼,望著升起的明月,緩緩開口:
“佛道兩家,其實並不適合尋常王朝,矛盾隻會越累積越多。”
聽得此言,霽無瑕先是秀眉一挑,稍作思考之後,方才出言道:
“我曾在你寫的手劄中看到過,佛門中下層組織不事生產,若是歸於王朝,可能會圈地念經,然後謀取權位,以此擴大自身勢力……”
類似的手劄還有不少,也不止有佛門的,誰又能想到,堂堂儒門主事,對本門中下層亦寫過不少負麵剖析,可謂是鞭辟入裡,入木三分。
“三教之理,若是究其本質,皆在尋求超越之道,尋求真我。
儒門以人為本,道門天人合一,佛門人天相合,然而,人生在世,又豈能對一切袖手旁觀。”
提及過往的一些作品,藺重陽並未介懷,那本便是必然會存在的問題,人心難測,鴨胗難剝,理論與實踐,永遠是兩回事:
“於是便有了分歧:儒門之理,在於教人如何做人;道門之理,在於教人如何做天人合一之人;佛門之理,則在教人如何做超越自然規律之人。
然而,若是排除人心之異,儒門之理便是助人在世間存活,道門之理是助人在天地間存活,佛門之理是助人在情緒中存活。
儒為表,道為骨,佛為心,亦未嘗不可。”
三教兼修,三教合一,又豈有那般容易,唯歎道阻且長。
“人心之異,促使了階級的產生,儒門有分君子與小人,道門也有黃老,以及假借黃老之名的巫術,佛門光是佛之一字,便有不同的解釋。”
霽無瑕終歸是參與過三教同修之人,不管是形而上的本心,還是形而下的表相,皆是信手捏來。
“可惜,現在還動不得他們。”
晚風迎麵而來,藺重陽將聲音控製的極輕,輕到身旁之人隻看到他嘴唇微動,以先天人之五感,亦無法聽清具體內容。
“什麼?”
就在藺重陽準備出言之時,驚見空中有明星閃耀,聖氣沛然。
“人之最命星歸位,無瑕,我需外出一遭。”
…………
就在同一時間,一處神秘的劇場之中,彈琴之人望向天空,語氣從訝異轉向堅決:
“怎會?天命運轉出現變數,事關帝父大計,人之最不容有失,前往一觀。”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