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都懂。
將基調定下之後,便是細節方麵的探討,比如哪種層次的組織能作為學府教授六藝,哪種層次的組織愧對先聖教育自願被取締,是否要定期做績效考察,讓做得好的組織上位。
這個政策雖然縝密,卻是專門開設給廣大普通儒生的上升渠道,決定自己的未來是學文教化一方,還是學武衛護一方,或者乾脆能文能武,於篳路藍縷開創一方支脈。
畢竟不管是學海無涯還是德風古道,都有自己直係的下屬支脈,在這個政策之中處於主動方。
德風古道的六藝課程固然是選修,但可以通過下屬單位往上輸送人才,在一套流程走完之後就又能去開設全新的下屬單位。
而學海無涯本身的儒生,在戰力方麵自然是不如德風古道,但勝在所學內容多樣化,再加上也可以在這套流程中去德風古道進修,以彌補不足。
而頑固派係雖得到了六藝的正統地位,但在這套係統中的上升渠道,卻被儒門一文一武兩大流氓把持。
同樣的,頑固派內部也是分派係的,有死頑固的,也有能被詔安的,文武流氓的簡單一手,直接讓這些老頑固的聯盟破裂,畢竟其中可以探討的內容太多了。
從結果來看,普通儒生擁有了成係統且穩定的上升渠道,頑固派得到了六藝在儒門至關重要的正統地位,學府派得到了地位的提升與穩固,革新派促成了這個局麵,儒門在這套政策下,能有源源不斷的新血傳達各處。
那麼,是誰虧了呢?
………
“對於師弟此番成果,師叔如何看?”
粹心殿上,藺重陽將師弟發回的書信遞給一旁的夏戡玄,隨後出言道。
夏戡玄接過書信,在看完其上內容之後說道:
“六藝地位的鞏固,對儒門整體來說是一件好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區彆就在於,這一政策對各方的影響不同。
同樣的,學府的林立對儒門整體而言亦是好事,績效的考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變質。
不過……”
說到這裡,兩人對視一眼
“若是真的出現腐敗的情況,便隻要徹底在變質之前將其消耗掉,便不是問題。”
為蒼生做實事的儒生,自然會得到相應的資源傾斜,亦會得到相應的培養,他們都是儒門的棟梁。
但不是說那些不積極的就不能用,畢竟儒聖明德一脈有律法在那擺著,能與相應的監督體製配合。
隻要在他們敗壞儒門名聲之前,為蒼生死而後已,此生也算不枉了。
“此回看起來是所有人共贏,但實際上贏的隻有我與太學主以及天下蒼生。”
將書信接回收,藺重陽為此番勝負定下結論。
儒聖明德一脈看起來什麼都沒拿,但其實什麼都拿到了,對革新派而言,隻要其餘人跟著改變,那在天然上便贏了一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