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領著大軍又來了。
梁山頭領不急,士卒不急。
可有人急。
上到濟州知府張叔夜,下到附近的百姓,每一個人都如臨大敵。
特彆是水泊對岸,梁山一直沒去管過的鄆城縣。
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誰都知道朝廷大軍若來,鄆城縣是首當其衝之所。
那些一直沒投山,或者在不停猶豫的鄆城百姓,此時也沒了最後一點期盼。都拖兒帶口的擠到了水泊邊,盼望能收留。他們可是被朝廷官軍折騰怕了。
可現在水泊裡麵也並不安全,柴進讓人引導百姓往兗州去。反正這些人並非鬨了饑荒,隻是躲兵災,有個地方安生就行,不用怎麼接濟。
所以成群結隊的百姓,繞過水泊往兗州去。站在濟州治所巨野城頭的張叔夜,看著這一幕聽聞自己的官軍到來,百姓居然跑到土匪那去避難的千古奇聞,心如死灰!
他那一髯長須,在來濟州之後已經變得花白,此時更是跟著他劇烈抖動的身體,隨風飛舞。
“段鵬舉,請百姓進城!”張叔夜大吼道。
他受不了這奇恥大辱,就像刀子在挖他的心一樣痛。
段鵬舉苦笑著出了城門,還沒說幾句話,卻見一眾百姓齊刷刷的跪下,“官爺,您就放咱們走吧,我們知道張相公是個好官,可他護不住我們。”
有一人開口,便有幾十個幾百個人開口。他們不敢得罪官府,也不想去罵這位朝廷難得的清官。可他們更想活下去。
城頭上的張叔夜茫然的看著這一切,忽然雙眼通紅,全身顫抖。
終於“噗!”的一聲。
一口心血吐出,身子重重往後倒去。
……
就在朝廷大軍第一次這麼迅速集結,剛過相州的時候,梁山的人馬已經傾巢而出!
除了水軍在水泊裡由朱武統領,等著劉夢龍的建康府水師。馬、步、後勤營全部出了水泊。
因為柴進不想將兵力分散,更不想把戰火燒到東平府和其他地頭上去。那裡的百姓剛剛春耕,不能讓他們全毀了。這些糧食不光是百姓的口糧,也是梁山將來死守金國進攻的希望。
既然如此,隻有決戰。
鄆城之外,後勤營已經提前幾天,就開始安下營寨,設好拒馬,建好轅門……
“忠武軍”、“忠勇軍”安於西南,
“忠義軍”、“忠藎軍”安於正西,
“忠讜軍”、“忠悃軍”立於正北,
“忠信軍”、“忠甫軍”立於正南,
“護衛軍”、“忠謇軍”立於正中。
浩浩蕩蕩,綿延十幾裡……
隻有馬軍,除了林衝所領的“烈土軍”,在外圍守護,其餘各軍,卻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