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並沒有沉默太久,張邦昌等人雖然官位比曹評高,也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可是既不敢挑明,也知道拿這個世代將門的節度使沒有辦法。何況人家的話裡隻是說要回家養病,你又怎麼能找到一點把柄呢。
“李少卿。”
一直沒有說話的給事中吳敏忽然看向李綱,客氣問道:“剛才你說可以邊打邊和卻被張相打斷,敢問是如何個邊打邊和法?”
李綱見說,忙回道:“下官雖說可以和,可卻不過是為了借此拖延時間,好等勤王之兵趕到罷了。”
現在曹評已經給了自己提示,他明白那些沒有說透的話,不願意做的惡人都得自己來。
忽然對皇帝躬身一拜。
“陛下,大宋立國一百六十餘年,雖然多有風雨卻從無舍棄宗廟京師之帝王,您若走了,可是要背負千古罵名的!”李綱對著張邦昌和孫傅怒目而視,厲聲道:“那些鼓動您南逃的臣子,皆當押赴菜市口儘殺之……”
“你……”
此話說完,張邦昌等人恨不得咬死李綱。
而曹評心裡在欣賞他耿直的同時,也是一陣苦笑。李綱啊李綱,你可真是個誰都不怕的衝天炮啊。怎麼說也是個讀書人,難道就不能學著拐拐彎,抹抹腳嘛!
見孫傅幾個被他氣得不輕卻又被大義壓住,而上麵的皇帝也是麵露不善,轉瞬間指著李綱怒斥道:“好你個口無遮攔的酸儒,幾位相公皆是擔憂官家安危才做此安排,現在居然被你說得如此居心叵測,你好大的膽子……”
李綱忽聽曹評喝罵也是一驚,等反應過來連忙對著皇帝叩首道:“微臣一時口快,請官家降罪……”
趙桓本來還有些氣,可現在人家都承認錯誤了也隻好忍著。而旁邊的張邦昌、孫傅更是有火發不出。
可此時曹評卻還在繼續指著李綱喝罵:“你未經軍武卻口口聲聲說守得住京師,交給你難道你能守住?你憑什麼在這誇誇其談……”
這話雖然是在罵他不自量力,可李綱卻明白這是在提醒自己要表決心,吹牛皮了。
立馬直起身子,神色堅毅的道:“李綱雖然未經軍武,可從小在家父教導下多讀兵法韜略,對守城之事更是了熟於心。而我之策已經獻於陛下,將軍自可觀之……”
忽然對趙桓再次叩首。
“若李綱守不住城池,可誅李氏九族!”
這話一出,張邦昌等人甚是不屑,畢竟大宋沒有這先例,而城池都丟了,咱們哪裡還有心思管這後麵的事。
可皇帝趙桓是欣賞的,他已經看過李綱的策子,而現在逃不能逃,求和金人也不同意,隻能死守待援了。
“好,不愧是李宣撫的後人,真乃滿門忠義之臣也!”趙桓給自己鼓勁過後,沉聲道:“那這京師的安危就交給愛卿了。”
李綱、曹評等人聞言皆是長鬆一口氣。
既然皇帝已經決定,那麼殿內的大臣也不好再勸,齊聲行禮道:“我等願與京師共存亡。”
趙桓被這一聲呼喊激起了一絲血性,連連點頭大聲叫好。
“官家,李大人畢竟位卑言輕,怕是有些不能服眾啊……”
孫傅看向說話的曹評,知道這是在要官了,可人家又說得一點沒錯,真是氣得心裡流血。
趙桓聞言微微點頭,很是大方的揮手道:“升李伯紀為兵部侍郎、兼京城四壁防禦使,負責京城一切防務……”
……
新帝的第四道詔令,很快在京城傳播開來。原本因為皇帝出逃,可自己卻不能出城慌亂不堪的百姓,忽然都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穩定軍民之心的是兩個人,新帝趙桓和防禦使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