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是個屠夫,與劉邦素有交情,沾親帶故。”
“陳平,原是魏國人,但與劉邦一見如故,自劉邦起義後,他就出謀劃策,深受劉邦信任。”
蓀歌皺著眉,也沒問題啊。
不論是張良,樊噲,還是陳平,都是劉邦的麾下得力之人。
但,總覺得哪裡不對。
蓀歌的眉頭越皺越緊,就好似有什麼關鍵的東西被她忽視了。
“陳平?”
陳平!
蓀歌的眼睛一亮“這個陳平有問題。”
她雖不記得陳平歸漢的確切時間,但她記得,鴻門宴後,項羽曾命陳平追回劉邦,以失敗告終。
這最起碼說明,鴻門宴時,陳平都應是項羽手底下的人。
“他隻是個名聲不顯的謀士啊。”項羽也是眉頭一皺,說道。
蓀歌也不知該如何跟項羽解釋,隻能說“張良擅陽謀,運籌帷幄;陳平擅陰謀,以奇製勝。”
“此二人,都不容小覷。”
陳平命運軌跡的轉變,真的隻是偶然嗎?
韓信!
劉邦想要打天下,單靠謀士,根本無法成事。
而此時,無論是夏侯嬰、樊噲還是周勃,或許都可在群雄紛爭時嶄露頭角奮勇殺敵,但卻對不能比擬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
打天下,打天下,還是離不了打!
曆史上,韓信是在滅秦,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後,才投到劉邦麾下,也並不受重視,有心離開,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美談。
倘若劉邦能早早將韓信招攬,就能大改攻入鹹陽後的被動局麵。
“項羽,會盟這幾日,命韓信寸步不離保護我。”
項羽:是他不配了?
有他在,還有何人能傷師父。
項羽下意識就想反駁,卻看到了蓀歌凝重的神色,就多動了動腦子。
“師父是說,劉邦的人對韓信動了心思,想要招攬?”
“但,如今的大勢,明眼人都知我的勢力遠盛於他人,韓信有腦子就知道該如何選。”
蓀歌瞥了項羽一眼“那如果劉邦願以大將軍之職招攬呢。”
“莫要掉以輕心,現在就去給他下軍令,讓他立刻馬上來保護我。”
“師父,就算沒有韓信,我也可以讓您住進鹹陽宮。”
在他的隊伍裡,韓信並非不可替代。
哪怕師父說韓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有自信,絕不會遜色於韓信。
天下英豪,他必能獨領風騷
“那也不能資敵?”蓀歌反駁道。
“韓信非池中之物,蛟龍入水一飛衝天,若不能為我所用,必是心腹大患。”
雖說垓下之戰,項羽兵敗於韓信之手有諸多方麵的因素,但這也足以說明,韓信的用兵如神。
後世總結,韓信是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式,包陰陽的代表。
而項羽,則是雷動風舉,變化無常,以輕疾製敵。
同一時期,唯有韓信有資格與項羽並稱一流。
項羽眼底浮現出一抹複雜“師父為何從未想過殺了韓信。”
“此前,他名不見經傳默默無聞,無寸功,在師父的舉薦下,我已提拔他為千人校尉,給了他乘風而起的契機。”
“他應趁此機會,為他自己正名。”
“難不成在他寸功未建,寸土未奪時,給予他一人之下的高位才算重視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