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隻能有一人。
或許,他也會麵臨舉世皆敵的處境。
但,師父,叔父,一定會在的。
“重言多謝軍師。”
韓信覺得,今日喜事連連。
先是被軍師賞識,將軍授他校尉之職。
後又與將軍切磋兵法棋逢對手,對將軍,他是打心底裡服氣。
現在,又得軍師賜字。
真好!
入夏的夜晚,如水的月光見證了這一幕。
兩日,倏忽而逝。
各地起義軍的會盟,正式開始。
偌大的營帳中,項羽端坐主位,蓀歌和項梁一左一右坐在項羽身側。
而韓信,一身銀色盔甲,腰間一柄長劍。
長身玉立,氣度不凡。
會盟一開始,便有起義軍的首領談到了張楚政權的失敗。
蓀歌敏銳的感受到來自陳平的那道視線。
這是在等她提議立楚王室後裔為王,壯大楚國起義軍的聲勢嗎?
她就不提!
氣不氣!
蓀歌勾勾嘴角,擺出一副溫和謙虛的模樣,目光平靜的聽著各方首領各抒己見。
無奈之下,陳平隻好開口“我有一愚見,不知當講否。”
項羽擺擺手,威儀天成“但將無妨。”
陳平心頭微緊,麵上卻不顯山不露水“張楚政權之所以覆滅,其因在於陳勝起事後,沒有立楚王室的後裔為王,而是自立王。天下人覺其有私心,而不願相從。”
“難以號令群雄,難以凝聚更高的人望,其勢不能長久,難以避免覆滅。”
“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民間百姓耳熟能詳。”
“若能及時擁立楚王室後裔為王,則更加的名正言順,便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反秦大業,眾誌成城,必能推翻暴秦。”
“此乃吾之愚見,見笑了。”
蓀歌抿抿唇,此建議,與當年範增彆無二致。
但,她不願重走老路了。
蓀歌輕笑“不知足下何人?”
陳平拱手“沛縣劉公的謀士,陳平。”
蓀歌皺了皺眉,打趣道“陳平?的確人如其名。”
“你的見地,也算新奇。”
“但,頗有誤人之嫌。”
好吧,四舍五入這也算是在罵她自己。
畢竟,在曆史上,這個提議是範增提出來的。
然後,範增敢提,項梁敢聽。
陳平也忍不住變了臉色,但仍勉強克製“還請範老指教明示。”
“我年老耳不聰目不明,指教談不上,隻是想讓在座的諸君一起探討。”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諸君都是一方起義首領,都是罕見的能人誌士,必能去偽存真。”
“陳平既提到張楚王政權覆滅皆因自立為王,名不正言不順,但老朽深覺此話荒謬絕倫。”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此間耗時探討張楚王,也是為了讓起義更加平順,吸取教訓。”
“再此事上,諸君皆可暢所欲言,畢竟這也算是為起義大軍做出貢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