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伍子胥力主乾脆利落的滅越,那伯嚭心中的天平自然就會傾向和談。
但,伯嚭並沒有著急表露態度。
他在等。
等越國所能表示的誠意。
等伍子胥和吳王夫差越發水火不容。
吳王夫差越反感強硬的伍子胥,他的勝麵就越大。
“如今,越王勾踐大敗,隻率領數千人退居會稽山,越國存亡,隻在我吳國的一念之中。”
“越敗亡,所藏天下珍寶將儘歸我吳國。”
伯嚭似一隻老謀深算的千年老狐狸,在自以為是的揣度人心,拉扯算計。
“文種大夫,覺得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就能讓老夫替越王勾踐在我王麵前美言,促成和談投降一事嗎?”
“文種大夫,未免太小瞧老夫了。”
坐在下首的文種,聞言,神情沒有絲毫變化。
當年,他和範蠡認定,未來的霸主,不是吳國,就是越國。
但奈何,越國有伍子胥,無他和範蠡的用武之地,處身之所,後來是他說服範蠡同他一起入越,強大越國。
但奈何夫椒之戰,越國還是敗了。
越王勾踐也被吳王夫差和伍子胥率領的大軍圍困在會稽山。
是待宰的羔羊,是案板上的魚肉。
隻要吳王夫差和伍子胥一聲令下,無任何反抗能力的越王勾踐就會成為吳越宿怨中的亡魂,越國將不複存在。
越國,的確是敗了。
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隻要吳王夫差同意和談,鬆口留越王勾踐一命,他就能助越王勾踐重建越國。
畢竟,笑到最後的才算是真正的贏家。
文種聲音平和,卻又帶著濃濃的蠱惑性和煽動性“太宰之言,的確是事實。”
“越軍大敗,無可爭議。”
“隻要吳王夫差願意,那麼越國就是吳王的囊中之物。”
“越國所藏珍寶自然不是這白璧二十雙黃金千鎰能比擬的。”
“但,能分到太宰手中的珍寶又有多少?”
“並且,如果吳王執意殺越王滅越國,那越國宮城自然有人會付之一炬,絕不將珍寶奉送給越王。”
“到時候,太宰一無所獲。”
“但若是太宰願意替吾王美言,今日這些隻是見麵禮,事成之後,另有重謝。”
伯嚭的心情再不複雲淡風輕。
文種,名不虛傳。
文種和範蠡之於越王勾踐,如伍子胥之於吳王夫差。
“吳、越兩國之間的仇怨,早已累積數代,早已是生死仇敵。”
“此時放越王勾踐一條生路,老夫又怎麼確定不是自掘墳墓,放虎歸山呢?”
伯嚭依舊在嘗試著拿捏人心。
此時,文種已經穩操勝券。
文種心知,從一開始,伯嚭就是他為越王勾踐求一條生路的最大突破口。
“夫椒一戰,越國幾近滅亡。”
“越王心悅誠服,吳國上下願歲歲向吳國納貢。”
“如果太宰和吳王仍不相信,越王勾踐願當麵向吳王俯首稱臣。”
“太宰,放越國一條生路,利大於弊。”
“吳王雄才偉略,吳國強大昌盛,但吳越之地在中原諸侯王眼中隻是蠻夷。”
“越,對於吳王來說隻是癬疥之疾,隻要吳王願意,隨時隨地可以攻取。”
“若吳王執意血腥滅楚,恐怕會讓中原大國恥笑為粗鄙蠻夷,對吳國更加不認同。”
“隻征伐顯威勢,輕易不滅國,是各諸侯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