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禁軍的攻城器械非常齊全,投石車,座弩,雲車,衝車等等,一應俱全。
麵對這樣的攻勢,哪怕是十二營團也感到壓力很大。
不過秦威並不擔心。
十二營團想要守住城牆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儘快的結束這場戰鬥。
他扭頭看向皇城的方向,目光所及,樓閣層層,但依然可以看到雄偉的盛安門。
“皇爺爺,你的後手呢!”
秦威輕聲喃喃道。
戰鬥開始,李集開口道:“殿下,這裡危險,殿下還是先回去吧。”
秦威微微搖頭,道:“不用管本王,這點小場麵還傷不到本王。”
李集還要開口,秦威直接打斷了他,說道:“你先應付眼前的戰鬥吧。”
這對秦威來說真的是小場麵,以他現在的實力不敢說鎮壓十萬禁軍,但是在這戰場上,想要傷到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集聞言,沒有繼續勸說,他丟下了一隊親衛保護秦威後,便急匆匆的開始指揮戰鬥。
十二團營是精銳中的精銳。..
戰鬥剛開始,十二團營的將士就爆發出恐怖的戰鬥力。
麵對鋪天蓋地的石塊,將士們不但沒有躲避,反而舉著盾牌欺身而上。
厚重的黑鐵盾牌被他們舉過頭頂,在石塊墜落的瞬間,他們高高躍起,居然硬生生的將石塊撞飛出去。
要知道這些由投石機發射的石塊足有百斤重,且在投石機的拋射下,力量更是恐怖。
這些石塊砸在城牆上都能砸出一個窟窿來,可是十二團營的盾甲兵居然舉著盾牌將石塊撞飛出去了,這樣的力量絕對不是低品武者能夠做到的。
就連秦威見此,都不由得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這般強悍的戰鬥方式,他也是第一次見到。
城牆下,秦鈞看著無功的投石機,怒聲罵道:“廢物!”
“放弩箭!”
他狠戾的吼道。
此時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看著秦威死。
不是因為他與秦威有仇,也不是因為他有多恨秦威,隻是因為秦威的出現讓他感到了不可控的危機。
咻咻咻~~
隨著秦鈞的吼聲,頓時密密麻麻的弩箭化作漫天箭雨,傾瀉而出,如同漫天陰雲壓下一般。
淩厲的箭矢閃著冰冷的寒光鋪天蓋地。
秦威抬頭,麵色平淡的望著傾瀉而來的箭雨,眸中不含半點波動。
“盾!”
一聲怒吼在城牆上響起,如同雷霆炸響般響徹天地。
下一刻,無數盾甲兵一躍跳到了牆垛上,高舉著厚重的鐵盾,形成了一座鋼鐵城牆。
黑色鐵盾疊起,表麵呈現出圓弧形,將城牆向上延伸了一丈有餘,不隻是秦威,城牆上所有的將士都被鐵盾牆壁擋住。
砰砰砰~~
淩厲的弩箭落在鐵盾城牆上,撞擊聲接連不斷。
一片片鐵盾微微顫抖著,但是始終沒有漏過一根弩箭。
武者的存在,讓冷兵器的戰鬥充滿了很多變化,從戰鬥細節到戰術上,再到戰略上,都與前世古代的戰爭有著很大的差彆。
對盾甲的應用,對軍陣的應用等等都有著很多超乎尋常的體現。
而十二團營雖然沒有軍陣,但是他們對戰鬥細節的掌握已經達到了非常細膩的程度。
單單隻是一個鐵盾,就被他們玩出了無數的花招。
那一個個魁梧的盾甲兵,手持兩百多斤重的鐵甲,居然在城牆上玩疊羅漢,這種操作絕非一般士卒可以做到的。
箭雨之後,便是敵人的登城之戰,密密麻麻的禁軍將士推著雲梯如同浪潮一般衝來。
城牆上的盾甲兵退後,一名名刀斧手走上前列。
他們守在牆垛後,抵擋著衝上了的敵人。
猶如這場戰鬥來的太快,城牆上並沒有準備太多的守城器械。
金汁、滾石、檑木的等等,幾乎都沒有。
雖然如此,但十二團營的將士還是擋住了禁軍的一次次衝擊。
隨著時間的推移,戰鬥已經進入了火熱的狀態。
城牆下方的屍體不斷地增加,猩紅的鮮血不停的灑落。
而秦威始終站在原地,望著對麵的秦鈞。
忽然,他神色微動,目光朝著東方望去。
城外禁軍軍陣連綿數裡,戰鬥的浪潮也連綿數裡,整個京都城的南城牆都在戰鬥之中。
混亂而有序的戰場中不知何時出現了一陣騷動。
東方,隻見一杆高大的旗幟正款款而來。
旗高五丈,由一根筆直的竹竿支撐著,旗長九尺,呈三角形,火紅色的焰紋鑲邊。
黃底蒼龍旗!
此乃璃皇的三角龍紋戰旗。
高大的旗幟豎立在一輛八馬戰車上,由近百身穿鐵甲的將士護衛緩緩駛來。
龍旗駛過,戰場之上,無論是十二團營還是禁軍將士,皆是偃旗息鼓,跪地朝拜。
“吾皇聖安!”
“吾皇聖安!”
“吾皇聖安!”
……
朝拜聲如浪潮般滾滾而來。
慘烈的戰場戛然而止。
城外禁軍之中,無數將士嘩啦啦的跪地朝拜,城牆上,十二團營收斂刀鋒,同樣跪地朝拜。
一時間,混亂的戰場上除了朝拜聲再無一點雜音。
秦威望著緩緩駛來的三角龍紋戰旗,心中不禁湧現出萬千豪氣。
一杆旗幟,鎮壓十餘萬大軍!
這種事情聽起來似乎很扯淡。
但是在大璃,卻是真的可以出現。
三角龍紋戰旗,是璃皇的象征。
璃皇在位四十多年,南征北戰十餘年,禦駕親征十餘次。
當初大璃四麵皆敵,如今大璃威壓四方,這都是璃皇率領大璃將士真刀真槍打下來的。
帝皇之威,不在於高高在上,不在於受命於天,而在於文治武功。
璃皇之威,在於他讓大璃實現中興之治,讓即將敗落的大璃皇朝重現生機,重登皇朝盛世。
雖然如今的大璃存在很多憂患,但是沒有人否認,之前二十多年來,大璃皇朝的盛世之象。
三角龍紋戰旗,代表的是璃皇的戰功,是不容挑釁,不容褻瀆的帝皇威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