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朝堂重臣被秦威強製要求在皇城前殿留宿,翌日清晨五軍都督府和六部尚書方才手捧聖旨和內閣公文離開皇城。
隨後便是一番雞飛狗跳。
從六部衙門開始,不過一個時辰,各種消息就傳遍了整個京都,並且以讓人難以相信的速度朝著京都四麵八方擴散開來。
不過比起消息的傳播,朝廷官文的傳遞更加快速,在秦威旨意之下,各方驛站以八百裡急奏的速度將公文下發到各州各府各縣。
隻是五日的時間,關於演武閣推廣和稅賦改革的公文就傳遞到了大璃的所有府縣。
麵對突如其來的公文,各地府衙和縣衙又是一陣雞飛狗跳。
一個個知府知縣看著公文,皆是滿頭大汗。
演武閣推廣還好說,朝堂讓他們做,他們做就是了。
可是這稅賦改革卻影響甚大,他們都不知道一旦推行開來,會引起多少風波。
然而,秦威明旨要求,各地府縣要在三個月內丈量天下所有的天地,也就是說他們隻有三個月的時間,若是三個月沒有完成,罷官免職都是輕的,若是論個消極怠工,那可是要誅三族。
“陛下這是為何?”
“難道陛下想要逼反天下人嗎?”
不少官員看到公文的第一想法,就是秦威這個皇帝瘋了。
然而更瘋狂的事情才剛剛開始,就在各地知府和知縣還在遲疑的時候,一枚枚腰牌送到了他們的麵前。
皇城司腰牌!
這代表著皇城司已經就位,若是敢於陰奉陽違著,皆會呈報給皇帝陛下。
秦威深知地方官府消極怠工的套路,更清楚朝廷的官員就是稅賦改革最大的攔路虎,因為所有的官員都是免稅特權階級,秦威若想進行稅賦改革,就必須先壓服這些官員。
皇城司腰牌就是一根鞭子,趕著官員們走的鞭子。
拿著皇城司的腰牌,各地知府和知縣終於不得不開始丈量土地。
而在官文發下去的第二天,秦威卻來到了國子監。
同行的還是儒家夫子言珍,儒家小夫子王守仁,以及國子監祭酒付成毅。
在眾人見禮之後,秦威便在三人的陪同下遊覽起大璃國子監。
看著國子監內三五成群的書生和身後的文韻氣息,秦威心中感到非常滿意。
大璃的書生並不是那種書呆子,也不是一群腐儒之輩。
在大璃,書生有兩條路可走,一條便是通過科舉入朝為官,一條則是苦心專研儒家經典,成為儒修。
事實上,在國子監,儒修比做官更加受歡迎,這可能是受到了言珍的影響。
“付愛卿,目前國子監有多少學子,有多少教授?”
秦威望著高聳的藏書樓,隨意的問道。
“回陛下,目前國子監有學子一萬三千餘人,教授四千六百餘位。”付成毅道。
秦威神色微動。
學子不過一萬三千餘人,而教授卻有四千六百位。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對勁,但事實上這就是國子監的真實情況。
學子少是因為考入國子監不容易,教授多是因為這些教授都是儒士。
教授並不是指大學教授,而是指官學中的教職人員,分為博士、助教、直講等。
根據教授的科目不一樣品級也不完全一樣,比如國子學的博士是正五品上,太學博士是正六品上,律學博士是從八品下,書學和算學博士都是從九品下。
事實上,在大璃內,教授是一個很大的群體,從國子監開始,一直道各地府學,縣學,教授多達十餘萬,這些人才是大璃儒家的中堅力量。
不過其中大部分人都隻是掛個職,並沒有教學任務。
也就是說大部分教授都是隻拿俸祿不乾活的。
這也是為何國子監會有四千多位教授的原因。
對此,秦威倒是沒有感到不滿,但是這麼多人不乾活,讓他覺得有些浪費。
秦威想了想,說道:“稅賦改革已經開始,等稅賦改革結束,朕打算進行科舉和官學改革!”
“陛下打算如何改革?”旁邊的言珍忍不住問道。
他現在有些害怕秦威這個皇帝陛下,不是說秦威多厲害,而是秦威能搞事情啊。
這才登基多久,就要搞稅賦改革,這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
秦威笑道:“官學改革,可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官學下鄉,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鄉裡都設立官學,即為鄉學,鄉學不教儒家經義,隻是啟蒙,以讀書識字和算學基礎為主。”
“第二步,縣學府學改革,以儒家經義為基礎,增設醫學,算學,天文,地理等等學科。”
“第三步,官吏選拔和科舉改革,以後官階增加至從十二品,各地府衙,縣衙文書、差役皆設品階。”
“官吏選拔皆以科舉考試為準,各地州、府、縣皆可進行科舉考核,考核內容以具體職位為主。”
秦威的想法有很多,所謂的官學改革就是掃盲,不過現在說掃盲還有些早,就算是鄉學遍布大璃,也很難做到百分百掃盲。
他的想法是十年內讓大璃所有百姓的識字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三十年內達到百分之八十。
至於義務教育,暫時就不要想了,到時候看情況再說,畢竟義務教育花費太多,不隻是需要朝堂有錢才行,還要百姓手中有錢才行。
百姓若是連筆墨紙硯都買不起,何談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