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加入神武軍,一起對付天下會?
神武大將軍府。
“將軍,應峴山逆賊有寂照境強者坐鎮,我們的將士根本無力抗衡,還需大將軍親自出手才行啊!”
將軍府大廳內,神武前軍都統斐劍一臉苦悶的站在武盛麵前。
武盛乃是神武軍統帥,如今剛滿百歲,但從麵容上看就好像四十多歲一樣,他一雙眼眸格外的明亮深邃,仿佛一眼就能看穿人心一般。
此時武神穿著一身單薄的白衣,渾身的氣勢收斂,絲毫沒有雄偉的氣勢,反而有種讀書人的文弱之氣。
“可知道那位是什麼修為?”武盛麵色平淡的問道。
斐劍搖搖頭,道:“我們不敢與其交手,並不清楚他的具體修為。”
那是寂照境強者,他雖是先天三境,但與寂照境相比可謂是天差地彆,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跟寂照境強者對抗。
武盛也沒有怪罪他,隻是沉默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神武軍可以說是北原島上最強大的勢力,那些豪族敢欺負各地官府,但絕對不敢欺負到神武軍的頭上。
再加上武盛有著寂照境修為,可以說他就是北原島上的無冕之王,在北原島他的話比京都傳來的命令都管用。
說句不好聽的,如今他根本就不把朝堂放在眼裡,無論是皇帝陛下還是京都的豪族,他都毫不畏懼。
可是北原島上的情況卻讓他感到非常的不安。
先是紅巾賊襲擊了福山府,後又有秦家在福山府強勢崛起,前段時間紅巾賊有襲擊了寧遠府,如今又有一位寂照境強者加入應峴山叛軍。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情都表明了北原島已經無法再像以前那般平靜。
他這個北原之王將麵對很多挑戰。
此時,他是左右為難,他即想強勢出手,壓製所有不安分的勢力。可又怕以他的實力無法壓製一切。
麵對亂局,他更傾向於以靜製動,隻要他在神武中軍坐鎮,隻要他麾下的大軍還能保全,那他就可以安全無憂,北原島的局勢就不會徹底陷入混亂。
“哎,這個時候我更不能出手啊!”
武盛有些無奈的說道。
“可是我們就放任他們壯大?”斐劍沉悶的說道。
武盛搖搖頭,他從旁邊的書桌上抽出一封信件,遞給斐劍說道:“這是前段時間劉華送來的信件,福山府秦家有反叛之心!”
斐劍微愣,打開信件掃了一眼,隨後皺起了眉頭。
“劉華這個混蛋肯定是胡說八道,他在福山城做的那些事情,末將早就聽說了。”斐劍說道。
神武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武盛是統帥,其下還有五個都統,前軍都統斐劍,後軍都統劉華,左軍都統葉向真,右軍都統馬陵,以及中軍都統項承。
其中劉華出身於京都劉家,馬陵出身於京都馬家,葉向真出身於祁瀾島葉家,他們雖然都是武盛的屬下,但卻與武盛並非是一條心。
唯有斐劍和項承算是武盛的親信,也就是說武盛真正能掌控的大軍隻有十萬而已。
劉華的脾性和他在福山城做的那些事情,都已經傳開了,武盛和斐劍自然也聽說了。
“劉華的話不可信,但秦家崛起卻是事實。”
武盛道。
劉華想要借刀殺人,想要讓武盛對付秦家,但武盛又不傻,又豈會因為劉華去針對秦家。
但他也沒有忽視秦家,他已經派出了不少人前往福山府搜集關於秦家的消息。
如今秦家在福山府一家獨大,他不得不防。
“而且不隻是秦家,我最擔心的是紅巾賊。他們連續兩次襲擊我們北原島的府城,狼子野心毫不掩飾,我們必須要防著他們。相比於應峴山和秦家,紅巾賊才是大敵。”
斐劍眉頭緊皺,他知道武盛說的沒錯。
紅巾賊已經占據了鹿野島的大半,是皇朝內最強大的叛軍,如今紅巾賊連續限次襲擊北原島,顯然是想向北原島擴張,這個時候自然不是節外生枝的好時候。
隻是斐劍還是擔心應峴山,應峴山的壯大是一天一個樣,那些叛軍就好像找到了家一樣,紛紛向著應峴山靠攏。
若是等應峴山將所有叛軍全部收服,那其實力怕是足以抗衡神武軍。
斐劍沉思了良久,說道:“大將軍,我們可不可以聯合秦家?”
“聯合秦家?”武盛一愣,他倒是沒有想到這一茬,因為他非常不喜歡豪族。
彆看他是羅浮皇朝頂尖的強者,但是他出身於微末,跟豪族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他從最底層一路走到今天,這期間他遭受了無數次來自豪族的打壓和拉攏。因此他對豪族沒有任何好感,甚至非常的討厭。
“對,秦家雖是豪族,但最起碼他們沒有舉起反旗,隻要他們不反,我們就可以容忍。”斐劍輕聲說道。
局勢混亂,他不得不為整個神武軍著想。
這個時候自然是儘力拉攏能拉攏的盟友。
武盛若有所思。
“倒是可以試試!”
“那!”斐劍欲言又止。
武盛道:“你去一趟吧,看看他們是否願意。”
“若是他們不願意呢?”斐劍道。
武盛陷入了沉默。
秦家不願意又如何?
難道他還能帶兵去福山城嗎?
不是不能帶兵去,而是一旦帶兵去了,紅巾賊和應峴山會不會趁虛而入?
“你看著辦吧!”武盛道。
斐劍隻能說道:“末將明白了!”
……
這幾個月,福山城內的變化很大,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隨著府衙的權柄越來越大,府衙的各項製度也跟著落實到實處。
首先是港口,在合理和平穩的製度下,福山港口爆發出不小的潛力,每日都能迎來上百艘貨船,每日的商貿交易額都在百萬兩之上,府衙單單隻是收稅就賺的盆滿鍋滿。
其次是下麵的縣城,福山府內有七個縣,這些縣自然不能跟福山城相比,但是府衙也不能徹底放棄這些縣。
在處理完港口的情況之後,陸百鳳就將精力放在了周圍縣衙的治理上,將一些屍位素餐之輩清理掉,提拔了一些真才實乾的官吏。
同時按照大璃的製度,進行了各項改革。
船小好調頭,管理一個府,陸百鳳可謂是大開闊斧,幾乎毫不保留的照搬大璃的地方製度,什麼稅製、官製、官學、演武閣等等一樣不落的全部搬了過來。
雖然一開始顯得有些混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逐漸走上了正軌。
而伴隨著改革而來的變化,就是民心所向。
百姓不是傻子,誰對他們好,他們豈會不知道。
單單是稅製改革,丈量土地,就讓府衙收獲了一大波民心。
緊接著的官學和演武閣的設立,更是讓民間文士和散修武者對府衙感恩戴德。
唯獨可能不滿的就是豪族,但是福山府內的豪族如今對秦家和府衙不敢有半點挑釁的意思,無論是秦家和府衙做什麼,他們都會乖乖的配合。
而秦威也不想將豪族一竿子全部打死,自己吃肉,也要給人家一點湯喝。
其實無論在哪裡,豪族的存在都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大璃內,也有這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