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剛滅,全國上下一片混沌,政令難通,今聞各省軍民代表上書谘詢國體事宜,稱此為第一要務。
然,當今天下百廢待興,各民族、階級代表訴求各有不同,為周全計,當緩緩圖之。
經革命軍軍政會議決定,暫不定國體,以三年為期,安定天下後,再議國體事宜。”
七月中旬,革命軍政府在金陵改組為華夏臨時政府,並發表公開聲明。
在許多人看來,這份生命不過是孫載之想登上皇位,又威望不足沒能平衡各方勢力的緩兵之計。
在曆史上,這種事情並不罕見,甚至非常多,例如明太祖朱元璋的緩稱王策略,所以大部分華夏人都能理解。
但是不了解華夏曆史的西方人卻沒有放鬆警惕,因為這不正常。
“我們不可能和一個連正式名稱都沒有的國家建立全新的外交關係,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朱爾典把玩著文明杖,皺著眉頭看著袁宮保。
“袁先生,在你看來,臨時政府是什麼意思?背後是否隱藏著一些陰謀?”俄國公使在一旁猜測道。
當然不是他提前預知了什麼,隻是對華夏的惡意猜測罷了。
起初,沙俄並不在意華夏的這次政變,即便政變成功,他們也隻是想著怎麼能撈到一些好處。
而現在,情況改變了。
因為華夏無視沙俄的警告,派出了軍隊進入草原,重新掌控的庫倫。
且,青帝國在草原的駐兵很少,主要依靠蒙八旗統領,說到底是草原地方人組成的力量,隻有少部分外來駐軍。
而看臨時政府的樣子,好像還要繼續提升駐紮草原的兵力,這對沙俄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不好的消息。
雙方上萬公裡的邊境線,邊防壓力大的不隻是華夏,沙俄同樣如此。
甚至因為沙俄主要力量集中在烏拉爾山以西,邊境地區都是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調動各補給都困難,沙俄更加害怕青帝國對他們發起進攻。
沙俄正在醞釀一次“懲戒性質的戰爭”,以“打消華夏對草原的貪欲。”
“陰謀?能有什麼陰謀?無非就是無法平衡各方利益,又不想稱共和讓大權旁落。”袁宮保自信的笑著喝了口茶。
“袁,我們是朋友。”朱爾典麵無表情的摸著他那光滑的文明杖。
“朱爾典公使,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但是這個問題,我也給不出答複啊!”
“這已經不是青帝國,我已經不是那個大權在握的袁宮保,隻是一個等待處置的前朝罪臣。”袁宮保一臉落寂看著二人。
這個說法,二人明顯是不信的。
袁宮保當初是青帝國軍事力量的實際掌控者之一,掌握著帝國半數經驗豐富的軍隊,這種人怎麼看都是會被革命軍清算的樣子。
但是,城破之後,革命軍就是沒動他,這段時間革命軍到處抓人,但是袁府一直很安靜。
且聽說,袁宮保即將到彆處任職。
各種情況表明,袁宮保在革命軍裡也有自己的關係,且這個關係等級還不低。
所以,在正式和臨時政府接觸之前,二人選擇了來袁宮保這裡探探口風,最好套出臨時政府的政策。
當然,朱爾典還有更多想法,青帝國同青帝國簽訂的那些條約,臨時政府是怎麼樣一個態度?
不是那些不平等條約,而是其他的“合同”,如海關管理權、金融優先權、進出口的優待等等。
“我倒是有個建議,林平之你們知道吧?”袁宮保端起茶杯就沒放下,見二人坐在那兒不動彈,無奈的說到。
“南華帝國外交大臣的兒子,南華派到青帝國主管工業建設的林平之?”朱爾典皺了皺眉頭,立馬又鬆開了。
“是的,我有內部消息稱,他將成為臨時政府特彆顧問,這個顧問的權利不小,工商業都能插上一嘴。”
“如果你們真想知道,不如去拜訪一下他,他還在京師沒走。”袁宮保將茶杯放下,端了半天也端累了。
“這……”朱爾典臉色難看。
前一個皺眉,是因為臨時政府表現的太親南華了,鬆開是因為他們並不放在心上。
和權利和利益比起來,同族之誼在脆弱不過了,朱爾典相信,雙方不會那麼一直親密下去——因為大英帝國不會袖手旁觀的。
這次臉色難看,是因為這些事但凡換一個懂行的人談,都不會交出去。
當初青帝國交出海關,也是在英國人的預料之外的。
起初,這件事不是英國人要求的,而是因為海關太過腐敗和效率低下,英國人抗議後,青帝國對海關做出改革。
改革的重點是人事,但是青帝國內部沒有人懂現代化海關的模樣,於是青帝國就重金聘用外國人……
聽到青帝國希望英國幫忙找人管理海關時,英國人都愣住了,然後便通過各種見得或見不得光的手段將海關牢牢控製在手裡。
有海關控製權在,英國商品能暢通無阻的進入青帝國市場,卻能隱秘的排斥其他國家商品,讓英國商人占據主動。
不需要對稅率動手腳,隻需要在檢查和上稅的程序中對其他國家的商品添加一些步驟,對英國商品減少步驟,英國人就能獲得壓倒性優勢。
而現在,這種優勢,可能要一去不複返了……
林平之會同意英國人繼續掌控海關嗎?朱爾典不知道,他也不能直接找孫載之談,那是建立外交關係之後的事了。
建立外交關係也是一個籌碼,朱爾典不打算這麼早用掉這個籌碼,所以才來找袁宮保。
俄國人來乾什麼?彆誤會,俄國人對這些沒興趣,單純過來是為了挑撥離間的。
挑撥袁宮保等前朝大臣和臨時政府的關係,希望他們能將臨時政府的精力牽製住。
不需要多久,等到巴爾乾的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能將精力放在遠東時,就行了。
畢竟不管有多少作戰計劃,在巴爾乾戰爭結束之前,俄羅斯帝國都不會在東麵打開戰場。
這也是為何第三團進攻庫倫時,俄羅斯所屬兵力全撤退了的原因。
俄羅斯帝國在巴爾乾的投注讓他們必須保持大部分精力在歐洲,遠東部分,還需要防備日本人。
這時候和臨時政府正麵衝突,是極為不明智的,萬一出意外,就是兩線作戰,甚至是三線作戰。
而且是在帝國控製能力較弱的邊境地區與人爆發戰鬥,光後勤運輸就能要俄羅斯帝國半條命。
弊端衝衝且貧窮的俄羅斯帝國打不起這樣的戰爭。
所以,沙俄帝國希望穩住臨時政府,最起碼要讓他們無力做出進一步行動,沙俄公使來的目的,就是如此。
…………
七月末,初步整理完成後,孫載之先進行了軍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