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日,一則勁爆的消息同時刊登在了華夏大地的所有報社上,不願意刊登的報社目前已經被取締了。
三月十二日,華夏帝國西起阿拉伯西北,東至夏威夷群島,南至帝汶海,北至漠河,約一千七百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領土上的近兩千家報社同時刊登了“美國人暗殺孫載之,阻止合並”的消息。
當然,每家報社為了吸引眼球,用的標題都不一樣,解釋也都不一樣。
不過,大趨勢是將美國人偷換概念成為西方人、白人、洋人等,暗殺孫載之也解釋為害怕華夏帝國的出現。
這引起了社會廣泛的討論。
此時的華夏底層人民,對洋人的態度是又恨又怕,恨他們的到來導致了苦難,怕則是怕洋人給官員告狀。
起初,華夏底層人民是排斥洋人的,但是不會怕,都是洋人怕民眾。
因為民眾不給你講東講西,看不慣你,直接乾你,你扯東扯西的理論,管你這麼多。
反正,隻要民眾覺得不對勁了,那一定是洋人的錯,各地都有民眾自發拆教堂,殺洋人,排洋教的例子。
直到,青帝國的老爺們出手了,打洋人老爺們打不過,打你個升鬥小民老爺們還是有力氣的。
多來幾次,民眾們發現,死一個洋人,他們就得被兵匪過一遍,元凶先不說,兵匪兵匪,意思是他們和土匪的區彆就是裝備更好,還套了塊狗皮。
長此以往,民眾們對待洋人,那是敬而遠之,畢恭畢敬,即便被欺負到頭上,為了家庭,也隻能忍氣吞聲。
畢竟官老爺搞連坐製呀!
多年情緒積攢下來,導致華夏民眾聽到洋人不想看到合並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壞了,這事兒搞不成了。”
第二反應,就是去暢想,這件事要是成了會如何。
但是終究,他們會把第二反應深埋心底,然後繼續渾渾噩噩的掙生活去了。
原華夏部分是這樣,但是原南華部分可不會慣著洋人。
或者說,從小接受軍事教育,養成尚武精神的南華青年,和此時的歐洲人一樣,是渴望戰爭的一派。
三月十二日下午,東南亞地區爆發了激烈的遊行示威,以學生、工人、農民、工商業者為主要成分的遊行隊伍包圍了美大使館。
為了防止事態升級,劉一鳴不得不派人“保護”美大使館,畢竟南華是不禁槍的,甚至學生會定期進行打靶,納入體育課成績。
體育課也不是作秀,而是和能否升學息息相關的。
這群學生,多了不說,百米十發,打個六七十環那是人人都可以,打不到的會被恥笑,並且加練到打中為止。
反正子彈也不貴,當地政府或建設兵團不缺那幾個錢。
被“保護”過後的美國大使館直接陷入了進出不能的境地,尷尬的向本土求助。
美國政府向南華在此次事件中的不作為表示嚴重抗議,抗議遞交到林安民這兒時,林安民將抗議書還了回去。
並表示“我是華夏帝國的外交大臣,這是遞交給已經不存在的南華帝國外交部的抗議書,我不能收,你找南華帝國去。”
美國人還真就硬氣了一會,打定主意暫時不理他,反正他篤定劉一鳴不敢對大使館怎麼樣,那是戰爭行為。
確實如此,美國大使館除了不能進出之外,好像沒什麼問題了,美國人除了丟點臉之外,沒什麼損失。
而且,美國人還借此機會,大肆炒作,將自己包裝成受害者,博取同情的同時,還含沙射影的表示華夏帝國是“非法”的。
事情到三月十五日,原華夏地區也爆發了遊行,不過和原南華地區人們找上美國大使館或領事館不一樣,華夏地區是把所有外國使館都包圓兒了。
所以雖然華夏地區參與的人更少,但是造成的影響大的多。
一群好容易逃出來的大使或秘書找到黃克強,要求黃克強立即乾涉並停止遊行活動,以及相應宣傳,並再次考慮合並事件。
黃克強想了想“這件事情啊?我還要考慮考慮,征求各方意見,畢竟我隻有一個人,獨木難支嘛……”
大使們聽到這話,以為黃克強是反對派,隻是力量薄弱,紛紛對他表示支持。
英法美德等)大使還表示英國法美德等國)將給黃克強提供必要的支持。
黃克強將眾人送走後,他辦公室的小門打開,小門連通小房間,這是給他們繁忙的時候休息用的。
此時,房間裡站滿了各大報社的記者控製者。
“底片在哪兒,都知道該怎麼說吧?”黃克強一臉生硬的問道。
“知道。”
“明白。”
“您就放心吧,明天的報紙上,各國威逼利誘……”
“咳咳!”黃克強咳嗽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