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修建1條聯通大6的鐵路,西域邊防軍數萬公裡的旅程將縮短至不足3千公裡的鐵路旅程。”
“按照平均時速5十公裡計算,3千公裡旅程隻需要6十個小時,效率提升2十4倍以上。”
“隻需要兩千節車皮和4十個火車頭,我們就能在兩天半的時間裡將1個齊裝滿員的師及其3天作戰所需運輸到美索不達米亞。”
“這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謝輝說完,看了1眼其他人的表情。
林安民和許輝明顯都被說動了,正在哪裡默默思索著。
“6十天不足以調動西域邊防軍到阿拉伯,士兵是人不是機器。”劉1鳴搖了搖頭,不過言語之中也是同意這個說法的意思。
鐵路線就是生命線,就像謝輝所說,這條鐵路能讓從西域調兵的速度翻2十4倍,即便從蘇門答臘島調兵,也要十來天呢。
而且抵達的還是波斯灣沿岸,休整運輸到內6,還要幾天。
海上運輸量是更大,但是速度確實不快,而且劉1鳴還得考慮海軍無法及時打通航道的問題。
即便到時候華夏海軍已經發展到力量超過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也不能說1定會完勝。
而且隨著潛艇和高速驅逐艦等新式武器的發展,破交戰的難度隻會越來越低。
就像2戰時的德國海軍,水麵艦艇力量弱小,好不容易有幾艘大噸位艦艇,設計思路還延續1戰的思路,根本無法同英國正麵對抗,隻能在飛機的掩護下在岸邊溜圈兒。
而同時期的德國潛艇,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總共擊沉了3500餘艘船,總噸位近兩千萬噸,其中除了各類運輸船。
其中艦隊航母3艘,護航航母3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3十4艘,護航驅逐艦十8艘,小型護衛艦兩百多艘。
同時還擊傷護航航母兩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十1艘。
另外還擊傷了總噸位約兩百萬噸的運輸船。
而在這,1戰德國在解開潛艇限製之後,就已經大獲成功,整個1戰總計擊沉5千7百艘船,總噸位1千2百萬噸。
劉1鳴必須考慮,如何能夠安全有效的為遠在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投放補給。
這條鐵路,也是在這1思想下催生的。
“鐵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們需要這條鐵路,這關係到我們對於我國的主要燃油產區的控製力。”
“而且鐵路修建時,我們還能沿著鐵路架上輸油管道,能直接向西域及內6地區輸送油料,減少成本,海上運輸終究是太貴了。”
“目前的大建設中,機械燃料費用已經占據了總體施工費用的10,我們幾乎所有工程都離不開機械,未來內地燃油費用也不會太低,這會限製其發展。”
許輝也點了點頭,不過他想的更遠,除了軍事方麵,還想到了民生。
實際上華夏的燃油真不貴,甚至比美國都便宜,為了促進汽車消費和拖拉機使用,非產油地區,1桶1百升汽油0售價格為1元錢左右,偏遠地區貴1些。
當然,1元也不便宜,按含金量計算為1.5克,不過這已經很低了,比歐洲低30至50,且這是家用汽車的價格。
如果是拖拉機挖掘機等農用機械,由建設兵團或村莊統1采購,價格會便宜20以上。
不過要是送到內6,因為交通不暢,1路上的運費都已經大大超過了燃油的費用,送到西域運費都是油價的數倍乃至數十倍。
產油區就離譜了,在阿拉伯即便是1個農民開車也不考慮油價,隻會考慮開車出去後風沙1來,汽車會不會出問題。
1桶原油159升,阿拉伯隨便1口油井1天最少上千桶多的幾萬十幾萬桶,開采難度低,沒有運費的話,1桶油的成本最高的是那個桶。
工具的使用會推動社會的發展,工具的使用成本決定著社會發展的速度。
未來內6要是有廉價的石油供應,發展1定會更快。
“英國人的目的很明確,如果我們要這條鐵路,必須參戰,打的越好,越體現出我們的重要性,這條鐵路就越好談。”
“另外,鐵路不僅涉及到英國,根據交通部門的規劃,我們的鐵路有不少路段都在俄國境內,俄國人更慢解決,他們更頑固。”
林安民回過神來看到劉1鳴望著他,趕緊說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