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曆史遺留原因,華夏最北部的鐵路最初是由俄羅斯帝國鋪設的,其標準也是按照俄羅斯帝國的標準來的。
所以,從華夏購買列車,不僅距離近,標準也是同1個標準不需要重新加工,節省時間。
“我會去嘗試的,但是陛下您應該知道,曾經我們提議過,但是華夏人拒絕了,所以我希望能夠得到外交大臣的幫助。”阿列克謝耶夫聳了聳肩。
俄羅斯帝國早就動過這個心思,但是華夏帝國1口回絕了,自己拉貨都嫌少,怎麼還會往外賣呢?
“陛下,您是否再考慮1下?我們並不清楚德國人的準備做的如何,如果說德國人將軍隊放在東線,那麼主動進攻就是1個災難。”
阿列克謝耶夫再次勸道,
“根據英國人的報道,德國人已經快餓死了,法國了沒有足夠的糧食,德國人要是想要得到充足的糧食,波蘭和烏克蘭是最好的選擇。”
“不,就是因為德國人已經沒有食物了,我才會想要發起進攻結束戰爭,英國人會和我們同時發起進攻,戰爭會在今年結束。”
“這場戰爭將由俄羅斯結束,俄羅斯將再次拯救歐洲,就像我的祖先亞曆山大大帝做的那樣。”
俄羅斯帝國在尼古拉2世手裡肉眼可見的衰弱了下去,日俄戰爭,不僅結束了帝國百年的東擴,還輸給了日本這個新進小國,大大滴丟臉。
在歐洲,3皇同盟的結束,讓俄羅斯帝國再次處於被孤立的狀態,不得已選擇和英國人站到1起,明眼人都看得出,俄羅斯帝國已經榮光不在了。
放在歐洲憲兵“神聖同盟”時代,即便是結盟,俄羅斯帝國也是領袖,現在卻要依靠外國物資才能堅持戰爭。
“陛下!……進攻會在明天開始,我會到前線去。”阿列克謝耶夫本來想以辭職作為威脅,但是想了想,辭職威脅不到尼古拉2世。
為了避免尼古拉2世再拉1個草包上來導致全線潰敗,甚至輸掉戰爭,阿列克謝耶夫忍住了衝動。
“去吧去吧,我會讓外交大臣和華夏商議1下,儘量保證奧地利方向的軍隊彈藥補給,你放心的準備進攻就是。”尼古拉2世閉上了眼睛,像是驅趕蒼蠅1樣驅趕著他。
阿列克謝耶夫的1聲大喊,讓他非常憤怒,但是想到進攻在即,1切都是阿列克謝耶夫布置的,現在換人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尼古拉2世忍了。
至於補給,戰爭打了3年,俄國軍隊平均每個月需要3百5十萬發炮彈,3億發子彈,4百門火炮,兩千挺機槍和2十萬支步槍。
但是俄國本身的產能,隻能提供4分之1的需求——綜合需求的4分之1,例如機槍,隻能提供十分之1。
俄國的做法就是買,到處買,但是運輸困難1直存在,而且俄國資金極度匱乏,現在已經不好買東西了。
例如俄國從華夏進貨,必須要英國人簽字買單後,貨物才會開始製造,英國政府為此專門給俄國人批了每月兩千5百萬英鎊的信用授權。
有英國人付錢,雙方又接壤,華夏的交貨率是最高的,不過都堆在遠東,送不過來。
……
當天下午,阿列克謝耶夫乘坐火車抵達了前線指揮部。
第2天,1月2十9日,俄軍從東南兩個方向,向德軍發起了進攻。
不知道為什麼,布魯西洛夫被調往了俄奧前線指導防禦,阿列克謝耶夫也沒有使用重點突破方式,而是采取了傳統的進攻方式。
1月2十9日,俄軍集中了兩千多門大炮,在近2百公裡長的戰線上進行大規模火力準備。
這次炮火準備足足進行了3個小時,俄軍1次性打出去了3十萬發炮彈,堪稱大手筆。
不過,隻是數量上多,實際上俄軍的重型火炮數量稀少,實際炮擊效果並不理想。
兩千多門大炮中,隻有4十門203毫米以上的重型火炮,在後世看來這就是個笨重且效率低下的武器,但是在現在,隻有重型火炮才能對付德國人的永固工事。
俄軍中還有1千6百門左右的34線或者42線火炮,是步兵師旅級的重要火力來源。
也就是87毫米野戰炮和105毫米野戰炮,其中後者是師屬火力,雖然性能也還可以,但是麵對塹壕體係,這個口徑還是太過疲軟。
這次俄軍兩千多門大炮中,約摸1半都是這種大炮,其他的有1些軟後座速射炮,大口徑的例如施耐德公司生產的1910型152毫米榴彈炮,不過數量較少。
更多的是1些小口徑火炮,大部分炮彈也是小口徑速射炮打出去的,也就是打的熱鬨,但是效果就不那麼明顯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