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2世還是有1些頭腦的,他大量抽調的都是如基輔1類的鐵路旁邊的後勤倉庫,等英國人承諾的物資抵達後,可以從摩爾曼斯克的鐵路直接抵達這些倉庫,將送出去的物資補上。
而且這些倉庫儲存的大量的物資實際上並不是很好,例如質量較低的麵粉,趕工期的武器等等,英國送來的也不1定更好,但是絕對不會比俄國自產的差。
但是,這些堆積在鐵路旁的物資,是阿列克謝耶夫好不容易集中起來,用於春季攻勢的物資。
放在後方鐵路沿線,既能保證安全性也能保證快速運輸,還能在奧匈帝國發起攻擊時,就近向附近防守的俄軍提供物資支持。
結果尼古拉2世招呼都不打就將物資運走了,導致阿列克謝耶夫的後勤出現了混亂。
而且不是1處出現混亂,而是多處出現混亂,接著是正常運輸物資的列車與緊急調動的列車之間的混亂,進而影響到整個鐵路體係。
自1915年俄國參戰鐵路停擺後,1918年初俄國鐵路再次停擺,導致前線沒能及時收到足夠的物資,甚至還消耗著前麵儲存的物資。
“讓高貴的戰馬來馱運物資?”阿列克斯抬頭,近乎失聲的大喊。
阿列克斯是騎兵出身,不是出名的哥薩克騎兵,而是近衛騎兵團,他入5開始就是1名近衛騎兵團的中尉,是貴族軍官中少數能接受先進軍事理論的近衛騎兵團軍官。
正因為如此,所有他才明白,用騎兵的戰馬來運輸補給,已經是最後的手段,不然,俄軍能選擇的隻有撤退。
連進攻都做不到,不同程度的物資缺乏已經讓俄軍連最基本的配合進攻都已經做不到了。
單獨進攻?坦能堡戰役失敗的原因就是軍隊脫節讓德軍能各個擊破導致的。
“司令官,總參謀長,我們現有的騎兵和馬匹也不能滿足物資運輸的需求,即便廢掉所有珍貴的戰馬,也不足以補充足夠消耗的物資。”阿列克斯很快就調整過來說道。
整個西線俄軍有2十9個騎兵師,是整個協約國乃至整個世界最龐大的騎兵集團,不過經過多次戰鬥之後,折損了不少。
這次進攻,騎兵作為高速機動兵種,配置了十個師,加上各級部隊單獨配置的騎兵,約有十萬名騎兵,十幾萬匹戰馬。
十幾萬匹馬,聽起來很多,但是1匹馬在泥濘的路麵上頂多攜帶1百公斤貨物,也不是不能多帶,極限載重56百公斤都可以,隻是1來傷馬2來速度慢,要保證運輸持續性隻能輕載。
1個師1天光糧食消耗就得5十噸,5百匹馬,算上馬的消耗是十公斤每匹,還得增加1百多匹,這僅僅是糧食,彈藥和武器比糧食更重且更難運輸。
僅僅是1個師6百多匹馬運輸糧食,沙俄在前線擺著6十個師,就需要4萬匹馬。
而且馬匹會累,會病,會受傷,行進時間不恒定,為了保證糧食安全,最起碼要多準備20。
而隻有糧食,軍隊是無法保證任何戰鬥力的,1枚152炮彈重4十公斤,加上發射藥筒十公斤,1匹馬1次隻能運輸兩3枚炮彈。r莫幸納甘步槍子彈重22克,1箱子1000發加1個木箱,1匹馬能帶4個。
馱運6十個師需要的武器彈藥,遠不是這1點軍馬能解決的,即便他們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不少國家的騎兵總數。
沒有足夠的武器彈藥,俄軍彆說進攻了,能守住防線就不錯了。
如果是馬車,兩匹馬能拉8百公斤麵粉,或者2十箱彈藥,並且不會有絲毫壓力。
可惜,馬車數量和泥濘的道路都在限製著俄軍的運輸能力。
這很容易理解,後來即便是經曆了大建設之後,俄國的道路都比較落後,大碼力柴油機加寬大的輪子是俄國小城市人買車的首選。
“先保證糧食和大炮的需求,你們回去之後,也就地尋找糧食,沒有任務的士兵削減部分糧食供應。”
“另外,空軍的飛機和飛艇向德國內部進行偵查,我需要知道德國人準備到什麼程度了。”
阿列克謝耶夫非常不甘心的說道。
他已經準備就地防守,甚至是收縮防線了,他不甘的是,明明按照計劃,此時的他應該有能力進1步進攻,收複國土甚至將戰線推進普魯士。
這是功績,但是現在,阿列克謝耶夫已經沒有僥幸心理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