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西華怒發衝冠的離開了英國遠征軍本土總部,怒氣衝衝的上了車。
整個過程,任誰看了都得認為胡西華沒得到想要的結果,幾名記者急匆匆拍下了這種畫麵。
明天,這些照片就會登上某些報紙的頭條,並被配上1個醒目的題目。
但是他們看不見的地方,胡西華1進入車裡,把門1關,表情就緩和了下來。
“胡大使,情況怎麼樣?”秘書兼司機看著表情變化的胡西華,心裡有了底。
“比想象中容易許多,美國佬派來的人有些腦子,但不多。”胡西華鬆開領口,微笑著說道。
“胡大使,我不明白,為什麼國內要求刺激美國大幅度增兵?戰爭已經持續不了多久了,這不是給美國人占便宜嗎?”
秘書1邊開車1邊問道。
他對於戰爭局勢的判斷,是基於華夏帝國的增兵計劃,他相信華夏帝國6軍的戰鬥力。
他深信,華夏帝國有能力擊敗德軍,結束戰爭,而且認為華夏帝國正在這樣做。
這時候讓美國人增兵,聲勢就被美國人奪了過去。
“事物之間,是相互聯係的,誠然,這會加重美國在參戰國中的話語權,但是除了這些,他又能得到什麼?”
“英法並沒有完全衰落,即便損失慘重,他們仍舊控製著世界上1半多的人口和土地,掌控著話語權。”
“這場戰爭消耗了歐洲,戰爭結束後,歐洲戰略收縮不可避免,英法在收縮之前,1定會先解決自身的威脅。”
“讓美國鬨大1點,我們就不是那麼起眼,戰後的局勢就好1分。”
“再者,增兵不是說增就增的,招募士兵帶來勞動力流失,裝備士兵需要的武器裝備需要人來製作,後期訓練需要消耗大量物資。”
“規模龐大的軍隊需要更加龐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占用社會總工業能力。”
“這些都得從頭開始,占用大量社會資源。”
“建立和維持1支龐大的軍隊,軍隊工資支出也是1筆不小的開銷。”
“這就是,我們需要美國人增兵的原因。”
“美國人注定是我們的敵人,雖然軍事實力不是很強,但是他們的戰爭潛力並不弱。”
胡西華整理了1下袖口,輕輕的給秘書解釋。
他還是那麼喜歡培養後輩,他許多任秘書都已經去其他地方擔任其他職務去了。
這個秘書才跟他半年不到,差不多剛剛學會做事。
“那為什麼,我們當初不趁機打美國,在巴拿馬運河還沒開通的時候,美國太平洋海軍力量相當薄弱吧?”
秘書停下來等紅燈。
1858年,英國就出現了最初的紅藍燈,以燃煤氣為光源,指揮馬車交通。
在運行了2十3天後,信號燈突然爆炸,炸死了執勤的交通警察,然後被放棄。
華夏帝國開啟汽車工業革命的同時,也將信號燈提出來,這次用的是紅黃綠3種燈光,用電驅動和控製。
沒多久,世界各國就引入了紅綠燈替代部分交通警察的工作,疏通城市擁堵的局麵。
在美國,因為道路較為寬廣,紅綠燈的作用沒有那麼明顯,但是在狹窄的歐洲古老城市倫敦、巴黎,紅綠燈的作用是立竿見影的。
“跨越太平洋的遠征?我們可打不起1場這樣的戰爭。”
“表麵上看,我軍熟練於遠距離征討,但實際上,這些都是有著政治作為兜底保障的。”
“隨意發起戰爭,是相當不明智的選擇,特彆是大遠征。”
胡西華搖了搖頭。
威爾遜的演講1發表,胡西華就研究過跨洋遠征的可能性。
最後,胡西華不得不承認,這太難了。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寬闊的大洋,如果拿著地球儀,從太平洋的中間看兩側,所見之處大部分都是海水。
中途隻有少數幾個島嶼能提供部分淡水和食物,還主要集中在太平洋中西部,而非東部。
跨洋遠征,光是補給問題就能拖垮1個國家,除非速戰速決。
但是,美國相當寬闊,橫跨整個北美洲中部,東西跨度近4千公裡,南北兩千5百公裡。
在廣闊的領土上,想速戰速決,除非敵人毫無鬥誌,不然就是癡人說夢。
拿破侖和小胡子都深刻的體會過這1點。
“美國,分成5十個國家,才是1個好國家……”
…………
“陛下,胡西華大使從倫敦發回來的秘密電報,回複1切按計劃發展。”林安民進門,發現孫載之帶著1群人正堵在劉1鳴的辦公室裡。
劉1鳴在最中間,旁邊有兩個身位沒有1個人。
他那些1顆地球儀,身旁的人們手裡拿著1個1個的小旗子。
“新西伯利亞應該改名叫撫遠……”
“瞎說,應該叫鎮遠……”
“葉卡捷琳堡改名叫鎮遠才對,新西伯利亞不如叫鎮邊吧……”
“鎮遠寓意可不好,改成致遠才對,由此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