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我們就不客氣了。”
夏雨提醒,“媽,我們會不會出來太久了,沒跟我大哥說,他會擔心的。”
老太太想了想,吩咐,“讓小海回去跟你大哥說一聲,就說我們在跟夏夏還有夏夏媽媽吃飯,晚點回去。”
夏海坐在那,不情不願,“媽,乾嘛讓我回去?我也想吃英子姐做的飯,好久沒吃了。”
夏雨語氣理所當然的開口,,“你有車啊,當然是你回去啊。”
夏海隻能不情不願的起身,出門前,朝劉桂英問,“英子姐,你做啥飯?如果做涼粉的話,給我留一碗哦,我一會兒過來吃。”
劉桂英笑著應聲,“行。”
夏海哼著歌出了門,老太太看著老兒子跟英子相處的如此和諧,麵上堆笑。
要是老大以後也能這麼跟英子相處就好了。
劉桂英看向林夏,征求她的意見,“我炒幾個菜,再做點涼粉,就不蒸米飯了,行嗎?”
林夏還沒說話,老太太說道,“英子,你做什麼?我們吃什麼?我們不挑食。”
老太太還要去廚房幫劉桂英做。
劉桂英趕緊攔下,“不用,我做就行。”
“媽,我幫你。”
林夏要跟去廚房,劉桂英說道,“不用,你陪客人,我一個人做。”
老太太看著勤勞賢惠的劉桂英,再看看坐在那倒弄傳呼機的夏雨,一臉嫌棄。
看看英子,這才是四十歲的人該有的狀態。
她這老閨女跟老兒子,到現在跟沒長大的小孩一樣。
真愁人。
這沒結婚的,到老還是像個孩子,沒有家庭責任心。
也不知道操心油鹽醬醋。
剛要數落夏雨,夏雨的大哥大響了。
老太太隻好把到嗓子眼的話又咽了回去。
夏雨走到門口接起了手提電話。
“我說了,這個工作我要接,你們儘快過來對接。”
“抬什麼價?這裡是我的家鄉,沒有家鄉養育我,哪有我的今天?談工作的時候都給我態度好點,不要一口一個影後團隊,就鼻孔朝天。”
“好,你們到了給我打電話。”
夏雨平時真就跟個小女孩一樣,妥妥的中年少女。
一旦投身工作,就氣場全開,連老太太都不敢說話。
老太太想到這麼多年,他們都是靠女兒工作養著,內心又滿是心疼。
說到底,是她沒用,是她跟夏雷拖累了閨女,才讓她錯過了最好的結婚年齡。
林夏坐在一旁,看著夏雨,也是感慨萬千。
同齡人之間的差距能有多大?
夏雨跟劉桂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兩個不同環境造,就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跟狀態。
無法對比說誰更幸福,劉桂英養育了三個孩子,對她來講,雖然坎坷,但也很有成就感。
夏雨作為影後,從世俗的眼光來講,她更成功。
但是人對成功的定義,並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
自己幸福就好。
飯熟還要一會,夏老太太提議讓林夏帶著她們去胡同裡轉一轉。
她想去最前頭那一片,看看自己曾經做過的老屋。
林夏對這邊不是很熟,三個人七拐八拐的轉悠了好幾個胡同,終於,老太太找到了記憶中的回家路。
“小雨,你還記得這個地方嗎?”
“媽,我當然記得,但是我不想回憶。”
他們住在這裡的時候,是生活最艱難的一段日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