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急忙來到財務部,才走進辦公區,就聽見秦夢瑩在發火。
“你們都太不像話了,公司的電話是用來工作的,可是你們卻都當私人電話用,銷售部的電話費高點也說的過去,
可是我們財務部的電話費居然要幾千塊,我很想知道你們都把電話打去哪兒了?怎麼這麼多電話費?
既然你們都不把公司的利益當回事,那我也隻能對你們手段強硬了,從今天開始,除了中層管理以上的辦公室配備電話,普通辦公區的電話全部拆掉!”
聽到這裡的林川,其實也很理解秦夢瑩為啥發脾氣。
這個時代的電話是最受追捧的通話工具。
在公司裡,安裝一部電話,稀鬆平常。
可是在民間,安裝一部電話需要三千多塊錢。
在電視機還沒有普及的時代,電話這種奢侈品,很多人都是想都沒膽子想的。
那個時候最常見的溝通方式就是寫信。
筆友,信封,信箋就是那個時候的名詞。
甚至代人寫信都是一種很賺錢的職業。
鄰居之間也經常的請人寫信,隻字片語,字裡行間,述說著對親人的思念跟囑托。
甚至企業之間都經常使用信箋。
像是傳真機,那隻有夢瑩這樣級彆的大公司才會有。
除了寫信就是電報,但是那會的電報都是按字收費,一個字兩毛錢。
比起寫信的幾分錢郵票,電報就顯得昂貴多了。
除了電報,就是更奢侈的電話了。
根據區域的不同,電話收費也不同,惠市的電話費是每分鐘4毛錢。
這在當時來說也比較昂貴的了。
從消費比例來說,月工資不到30塊的普通工人,一個電話,幾分鐘,幾塊錢的電話費就沒有了。
所以,這個時代的公用電話都很少人使用,主要是打不起。
除非是一定得打電話。
因此就有徒步十幾裡地,就為給親人打個電話。
也有攢錢給思念的人打個電話,問問近況,聽聽聲音。
有的單位怕彆人私自打電話,於是就把電話用盒子鎖起來,隻能接,不能打。
而打長途那就更加的昂貴了。
那個時候打長途得去電話局,先交錢,然後去指定的電話由話務員連接才行。
打國際長途更加的繁瑣。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九十年代初期,電話才初步的有直接連線,即便如此,長途話費都極其的昂貴。
所以也誕生了各種電話卡,比如ic卡,長途卡等等。
到了夢瑩公司這裡,直接安裝上千部電話,而且都不限製使用,電話費自然是控製不住。
這時,秦夢瑩還在生氣的說道:“我還聽說有的人把家裡的人都領到單位來打電話,難道公司的電話就不用交電話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