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因為原版《貓和老鼠》誕生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而在動畫裡,冰箱塞滿了各種奶酪、香腸、火腿、果凍……
那可是八十年前啊!
有時候看動畫真不能細想,因為想的越多,越容易讓人意識到現實的殘酷。
拋開這一點不談,這一集還給《貓和老鼠》創造了,傑瑞愛吃奶酪的人物形象。
奶酪可是老配角了!
許多《貓和老鼠》經典劇集裡,都能看到奶酪的身影,作為老鼠的傑瑞特彆喜歡奶酪,這都形成刻板印象了。
這直接導致,顧淼隻要一想到老鼠,便會想到傑瑞,一想到傑瑞,便會想到奶酪……
與第一集不同的是。
《貓和老鼠》從第二集開始,便采取“網絡更新”為主,電視播送為輔的播送策略。
這主要是因為,目前《貓和老鼠》動畫劇集數量太少了,少到電視台買回去,甚至都不好安排檔期。
所以顧淼決定,從第二集《午夜點心》開始,便在萬寶視頻網站上播送動畫。
播到什麼時候?
一直持續到《貓和老鼠》的劇集數量,大概有2030集左右,才開始打包往電視平台輸送版權。
“那不得二三十年?”
老張納悶道:“以《貓和老鼠》現在的製作速度,想做到20集,起碼得十年吧?”
“怎麼可能!”顧淼搖了搖頭,“開始製作慢,那是因為設計與繪製場景人物,會耽擱比較多的時間和精力。”
“回頭多做幾集,素材和經驗積累足夠了,製作進度就會變快了。”
這也是戴夫的原話。
剛開始,重新構建場景和人物,確實需要花費很大精力。但越到後麵,製作起來就會越順暢快捷。
第一集花了半年,第二集花了兩個半月,這進步已經很大了!
再到後期,可能做一集《貓和老鼠》隻需要半個月,甚至是一周時間。
顧淼給出的“三年磨一劍”期限,可不是讓戴夫“三年磨一集”,而是讓他花三年時間打磨出一部完整的動畫作品。
“其實說實話……”
“《貓和老鼠》我並不怎麼擔心,畢竟有戴夫這個奧斯卡八冠王坐鎮。反倒是電影《羊眉吐氣》那邊,更令我提心吊膽。”
老張心領神會道:“您是擔心票房成績不好?”
“今年有勁敵啊!”
顧淼頭疼道:“前兩年的春節檔,咱們都沒遇到像樣的對手。但今年有幾部大片,排片估計全給占了。”
眾所周知。
一部電影想出成績,想拿高票房,那就得保證兩項數據的健康,一是上座率二是排片率。
上座率顧淼不擔心。
《喜羊羊與灰太狼》曆代大電影,普遍上座率都不低。那些帶孩子去看電影的家長,一買就是兩三張票。
但排片率真不可控。
同期沒什麼勁敵還好說,院線隻要不瞎,總會給上座率高的影片提高排片率。
但同期有大片上映,或者出現了一匹絕對黑馬,那排片率就會被壓得喘不過氣,彆想出成績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