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博士道:“當年司馬昭打下蜀漢,把劉禪及一班蜀漢的舊臣帶回許昌。司馬昭命令魏人舞戲助興,台下蜀漢舊臣都麵帶感傷,唯有劉禪卻看得津津有味;後來司馬昭又命令蜀漢人唱蜀戲,台下蜀官看了,都禁不住流下淚來,可劉禪卻依然嬉笑自若。司馬昭見劉禪如此,就對賈充歎道,‘人之無情,乃至於此。’後又問劉禪,‘你思念你的蜀漢嗎?’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於是封他為安樂公。”
韓寧笑道:“安樂公死後,有了一個諡號,你們猜是什麼?”
沒等舒博士、舒安開口,舒晏問道:“什麼是諡號?”
舒博士答道:“諡號就是天子及王公大臣死後,後人根據他的生前事跡,在他的爵號中加一個適當的字。”
“哦,我明白了。”舒晏略加思索,便道:“劉禪作為亡國君主,卻在敵國安享歡樂,一點也不思念他的故土,這樣,必然會獲譏於世人。我想,世人一定會反其道而行之,贈他一個‘思’字。”
韓寧聽後大驚:“小侄果然聰明,正是‘安樂思公’!”
舒博士也為孫兒的睿智感到非常吃驚,不過他卻故作嗬斥道:“小孩子知道什麼!這一個‘思’字概括得極妙。隻是所謂‘曲則全’,劉禪的樂不思蜀,焉知不是明哲保身之舉呢?《諡法》中用哪個字做諡號都是有講究的,每個字又包含不同的寓意。比如‘思’字其中一條就有追思前過之意。”
舒安和韓寧誌趣相投,兩家本來就要好。韓寧想:現在這個孩子這麼聰明,而且又跟自己的女兒同在天空中出現七色彩雲的日子降生。自己的女兒也是冰雪聰明,舉止不凡。嗯,兩個孩子真是天生的一對。
有了這個想法,從此,韓寧就更加喜愛舒晏了。
正閒談間,隻見夏亭長推門走了進來,舒安和韓寧向夏亭長打過招呼,夏亭長先和舒博士彼此見過,然後對舒安和韓寧說道:“咱大晉四海初定,急需人才,朝廷命令各郡中正官以六條標準推舉淹滯。現在,汝陰中正已經知會汝陰國相,向朝廷舉薦本郡人才,國相已經行文到此。我想我們舒家莊就有兩個賢人,可巧今天這兩個賢人都在,不知舒兄和韓兄有沒有興致啊?”
舒晏和韓寧聽完夏亭長的話,明白他的意思,互相望了一眼,隻淡淡一笑。
舒博士問道:“不知是哪六條?”
“一是忠恪匪躬,二是孝敬儘禮,三是友於兄弟,四是潔身勞謙,五是信義可複,六是學以為己。”
舒晏一推韓寧的大腿:“韓伯父,什麼是淹滯?”
韓寧低頭向舒晏解釋:“淹滯就是像你父親那樣的,淹沒滯留在民間,又有才又有德的大賢人。”
舒博士說道:“這六條,韓賢侄也當得。”
韓寧推道:“不不不,夏亭長、舒伯父,我怎麼能跟舒兄相提並論呢。論才論德,不說舒家莊,就是整個汝陰郡,有誰能比得了我舒兄?”
夏亭長道:“是啊,舒兄名重鄉裡,此次舉淹滯非你莫屬啊。”
舒安嗬嗬乾笑了兩聲:“我哪裡是什麼‘賢人’,分明就是個‘閒人’嘛!”
夏亭長道:“二位賢侄,現在天下初平,百廢待興,正是為國出力的好時候。況且,此次被舉薦,一旦成功,憑你們的才能,一定前程遠大,你們可要三思啊!”
“我舒安隻是一介耕夫,耕田之餘讀讀書,手頭寬裕就幫幫鄉裡,這有什麼值得說的?況且我久居山野,貌醜儀陋,實在難登大雅之堂。”
夏亭長看向舒博廣,意思是請舒博士勸勸兒子。
舒博廣仰天大笑:“我寒門小戶,難登大雅之堂,對,難登。”
舒安的決定遂了舒博士的心願,小舒晏儘管聰明,但還不懂大人們的心思。隻有謝義把這些看在眼裡,默默地摸了摸舒晏的頭,雖然一言不發,但心裡卻在想著事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