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顧不得放下手裡的話筒,就衝著一旁正在打電話的師參謀長說“參謀長,你通知第47團團長了嗎?”
師參謀長連忙用手捂住了話筒,向西瓦連科報告說“師長同誌,我正在向第47團團長傳達您的命令呢。”
“參謀長同誌,”西瓦連科意識到自己傳達命令時考慮不周,連忙吩咐參謀長“告訴第47團團長,等戰鬥結束後,再向指戰員們下達撤退的命令,免得影響到正在進行的戰鬥。”
“明白了。”師參謀長答應一聲,鬆開捂住話筒的手,對著話筒另外一端的第47團團長說“上校同誌,師長剛剛吩咐,為了避免影響到正在進行的戰鬥,可以等到敵人被擊退後,再向部隊下達撤退的命令。”
聽到參謀長打完電話,西瓦連科才重新對著話筒說道“上校同誌,你的提議很正確,那按照你所說的,等擊退敵人的進攻後,再通知指戰員們撤出戰鬥。”
等安排好一切後,西瓦連科放下了手裡的話筒,看著在桌邊坐著喝茶的彆爾金,他心有不安地說“彆爾金上校,這裡的情況不太好,教堂附近有不少的炮彈落下,為了你的安全起見,你還是先回去吧。”
“沒關係,西瓦連科將軍。”彆爾金微笑著說“您都還沒有離開,我怎麼能先走呢?”
“可您是第84師派來的聯絡官,我怎麼能讓您出事了?”西瓦連科雖然不知道彆爾金和索科夫之間的交情,不過能成為一名上校,想必是一個重要人物,如果在自己的防區內出了事情,自己可沒法向索科夫交代“要不,我抽一個警衛班,保護您離開拉采韋鎮吧?”
“西瓦連科將軍,真的沒關係。”彆爾金乘車進入鎮子時,就有炮彈落在距離吉普車不還的地方爆炸,掀起的磚石瓦塊砸得車頂棚碰碰作響。就算聽從西瓦連科的勸告,由一個警衛班護送離開鎮子,途中照樣會遇到危險,沒準一顆炮彈落下來,就直接團滅了。
彆爾金委婉地說“您都沒有離開這裡,我怎麼能先走呢?”看西瓦連科似乎還想說什麼,連忙又補充道,“將軍同誌,您不必再勸了。隻要您不離開這裡,我也不會離開的。”
見到彆爾金態度如此堅決,西瓦連科知道自己再勸,恐怕也沒有什麼效果,隻能默許對方繼續留在自己的師指揮部裡。反正教堂比較結實,隻要不被德軍的重炮連續命中,應該還是沒有什麼倒塌的危險。
“師長同誌,這裡有一份電報。”坐在角落的一名報務員,忽然大聲地喊西瓦連科“是第44團發來的。”
“什麼,第44團的電報?”聽到報務員這麼說,西瓦連科不禁大吃一驚,按照他的想法,堅守在京基鎮的第44團,隨著鎮子的丟失就失去了聯係,應該是被德軍殲滅了。但此刻聽到是第44團來的電報,他連忙幾個健步衝到了報務員的身後,接過了他手裡的電報。
“師長同誌,”師參謀長從另外一側衝了過來,情緒有些激動地問“真的是第44團發來的電報?”
西瓦連科快速地看了一眼電報最下方的署名,果然是第44團團長的名字,便點著頭回答說“沒錯,的確是第44團發來的電報。”
“他們如今在什麼地方?”師參謀長迫不及待地問“是被困在鎮子裡,還是退往了其它的地方?”
西瓦連科快速地瀏覽完電報上的內容後,抬起頭對師參謀長說“他們從鎮子裡突圍後,由於南下的道路都已經被敵人封鎖,他們隻能沿著第聶伯河而上,尋找到一處安全的地方停下來休整。”
“沿河而上?”師參謀長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雙眉擰成一個疙瘩“師長同誌,沿著第聶伯河而上,那不是深入德軍的腹地了麼,他們很快就會陷入德軍的合圍,最後在彈儘糧絕的情況下,被敵人全部殲滅。”
“沒錯,雖說他們如今暫時是安全的。但隻要德國人騰出手,肯定會集中兵力去圍剿他們。”西瓦連科看了一眼手裡的電報,輕輕地歎口氣說“如今他們隻剩下兩百多人,其中還有不少是傷員,一旦被德軍包圍,恐怕是支撐不了多久。”
“彈藥也是一個問題,他們經過突圍作戰後,每名戰士身上的彈藥,恐怕連一個基數都沒有。”師參謀長謹慎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要不,我們派出一支部隊去接應他們?”
西瓦連科乾笑兩聲說道“參謀長同誌,難道你忘記敵人正在猛攻拉采韋鎮麼?你覺得我們還能派出部隊,去將遠離我們的第44團接應回來嗎?”
師參謀長聽完西瓦連科的話,放下了心中不切實際的想法。如今師的主力麵對德軍的進攻,已經有些支撐不住的感覺,哪裡還能抽出兵力,去尋找遠離主力的第44團。他心情沉重地說“師長同誌,難道我們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第44團剩餘的指戰員,就這樣被德軍殲滅,而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嗎?”
“參謀長同誌,你說得沒錯,我們如今什麼都做不了。”西瓦連科歎著氣說“你給他們回電,讓他們找地方隱蔽起來,等我們擊退了德軍的進攻之後,會派人去接應他們的。”
雖然西瓦連科這麼說,但師參謀長心裡卻明白,恐怕這份電報是發給第44團的最後電報了。他走到報務員的身邊,對他說“報務員同誌,我口述電文內容,你給第44團發報。”
彆爾金看到西瓦連科走過來,關切地問“將軍同誌,堅守京基鎮的部隊,成功地從德軍的包圍圈裡跳出來了嗎?”
“是的,他們的確突出了重圍。”西瓦連科苦笑著說“但他們南下的道路,卻被德軍切斷,因此他們隻能選擇北上。如今他們離我們這裡越來越遠,而更進一步地深入了德軍的腹地,恐怕他們接下來所麵臨的命運,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