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翻找一陣後,找出了一本剪報本,對索科夫說道:“米沙,幸好我仔細檢查了,否則就把曾祖母親手製作的剪報本遺忘了,這可是她的寶貝。”
“能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維多利亞說道:“等我們到了外麵,我就把剪報本給你看。”
回到彆墅的客廳坐下後,維多利亞把手裡的剪報本遞給了索科夫:“米沙,這是我曾祖母珍藏的一本剪報本,裡麵能看到很多重要的曆史資料。”
索科夫接過剪報本打開,首先看到的簡報,是關於對柏林的封鎖。
“1947年1月,美、英兩國擅自將他們各自的占領區合並為‘雙聯占區’,並且公然聲稱:‘兩個占領區對於一切經濟目的的來源來說應視為統一領土。’‘兩國政府的宗旨是要在1949年底以前為這片領土建立自給的經濟。’1948年3月,美、英、法三國在倫敦舉行會議,進一步把美、英“雙聯占區”擴大為‘三聯占區’。
針對西方國家的這些行徑,蘇聯占領當局立即奉命進行還擊。在采取對抗措施重,禁止西方代表前往柏林蘇管區出席德國人舉行的各種政治集會。並宣布將於6月22日在蘇管區內發行新幣。4月1日,蘇聯方麵開始對柏林城實行為期十天的交通限製。6月19日,蘇聯進一步緊縮了對柏林實行的全麵地麵交通封鎖。6月24日,柏林與西方國家的所有水陸交通被蘇聯完全切斷。
由於實行了地麵封鎖,西柏林遇到了一場異常嚴重的危機。當時西柏林的糧食庫存隻能維持36天左右,煤庫存量隻能維持45天左右,飲水和其它生活必需品也開始出現嚴重短缺。為了儘快擺脫這場危機,美、英、法三國迅速采取了兩項對策:一方麵加緊通過‘空中走廊’對西柏林實行空運,以解決人民生活的急切需要和加強西柏林的防衛能力;另一方麵則力圖通過談判途徑,使蘇聯取消對西柏林的地麵封鎖。
1949年5月12日,經過多次反複談判之後,蘇聯終於同美、英、法三國達成協議,宣布正式解除對西柏林的地麵封鎖。當天零時,西方的車輛獲準通過了占領區的分界線,大批記者也湧入西柏林,曆時將近一年的柏林封鎖至此結束。”
翻到第二頁,上麵有兩張照片。
一張油漆工蹲在地上刷白線的照片下麵注明:“1948年8月21日,西德油漆工在柏林的波茨坦廣場,粉刷標記英―蘇占領區的邊境線,旁邊是英國憲兵在維持秩序。”
而另外一張照片,是一個背著槍的士兵,從鐵絲網上跳過來,下麵注明:“1961年8月15日,東德邊防士兵19歲的康拉德舒曼,冒著被己方人員射殺的風險,越過鐵絲網跳入了西柏林的法國占領區。”
看著跳鐵絲網這張照片,索科夫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帖子,裡麵說:“在照片拍攝的兩天前,也就是8月13日,星期天,柏林牆開始豎立起來,水泥板和鐵絲網沿著“白線”鋪開,還有裝甲車在遠處監督著。鐵絲網把這座世界都市一分為二。邊界剛剛封鎖時,人們試圖向西逃亡,西邊的人們歡呼著,這個場景更像是一場田徑比賽。
到了8月15日這天,貝瑙爾大街的部分區域已經鋪設了水泥板,照片裡也可以清晰看到,舒曼越過的是分割東西柏林的鐵絲網。這道3英尺高的帶刺鐵絲網對這個大男孩沒有困難,但背叛自己的祖國並不那麼容易。或者說,在那一天,他沒有想過背叛,但他感受到,人民對他守衛祖國邊界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