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府老陳”正在緊張的裝修,但顯目的大燈箱已經安裝好了。
店不大,店麵卻不小。
因為租的是一套臨街的二居室和一套緊挨著的臨街三居室,之前有人用這兩套房子開過飯店,朝南的四個臥室早打通了。東西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北麵是四個房間、一個客廳將分彆擺放四至六張四人桌。
另一個客廳將作為飯店唯一的包廂。
還有一個不朝陽的小臥室跟原來的廚房打通了,作為後廚。
這棟樓後麵有一排車棚,陳老板一連租了四間,作為炒火鍋料的地方和飯店的儲藏室。
也正因為之前有人在這兒開過飯店,陳老板不需要再大興土木,更不用擔心因為砸牆被樓上的住戶責難,畢竟砸牆很可能會影響整棟樓的結構。
現在要做的是讓這個開在老樓房裡的飯店看起來比較上檔次、比較洋氣、比較有特色!
朝南臨街的這一側本來就有門有窗,現在要把門換成鋼化玻璃的,把窗戶開得更大一些,牆麵要貼上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鋁塑板,門口的地麵和台階要貼上潔白的防滑瓷磚。
裝修工人一會兒讓去買這個,一會兒讓去買那個,要采購的廚具也有一大堆。
陳老板不但忙得焦頭爛額,也是花錢如流水。
他采購完裝修需要的材料回來,鑽出剛買不久的麵包車,打開後麵的門,正準備喊裝修工人出來搬,老婆就跟剛招聘的小領班迎了上來。
“你們出來做什麼,車上的東西你們搬不動。”
“不是搬東西,是讓你出去買東西的。”年輕的老板娘甩了甩長發,遞上一張長長的采購清單。
陳老板扶扶眼鏡,接過采購清單邊看邊問道:“吊桶是什麼桶,用來做什麼的?”
陳老板並不老,今年三十三。
可能在家排行老二,好多人都叫他二哥。
老板娘更年輕,今年好像才二十八,個子高、皮膚白,不但漂亮,而且很時尚很有氣質。
張紅梅喜歡跟年輕的老板、老板娘打交道,畢竟相比年紀大的老板和老板娘,年輕的老板很大氣。
她連忙湊上來解釋道:“二哥,吊桶就是那種大不鏽鋼桶,專門用來吊湯的。”
“吊高湯?”
“嗯,火鍋要用,炒菜也要用。如果吃火鍋的人多,湯都不夠用。”
“這個大鐵鍋呢?”
“炒火鍋料用的。”
隔行如隔山,陳老板真不懂這些。
他不想像之前那樣總買錯東西,抬頭問:“向師傅呢?”
老板娘對新招的廚師長很滿意,轉身笑道:“在廚房修柴油灶。”
“柴油灶回頭再修,紅梅,讓你家向師傅上樓換衣裳,跟我一起去買東西。他昨天不是說要去看看調料麼,等買到吊桶和大鍋順便去看看。”
“要得,我去喊他。”
“楊師傅,你們要東西買回來了,出來搬一下,我馬上還要出去買東西。”
“來了!”
……
正忙得不亦樂乎,一個看著就像乾部模樣的中年人和一個五十來歲的阿姨推著自行車過來。
之所以說中年人看著像乾部,不隻是他的車龍頭上掛著一個黑色公文包,他的衣著和氣質也不凡。
陳老板也算乾部子弟,隻不過是企業乾部的子弟。老爸以前做過廠長,他是在廠裡長大的,可惜那個規模不小的廠破產倒閉了,不然他這個廠長的兒子也不至於出來開飯店。
正笑眯眯迎上來的中年人,給人的感覺就跟以前廠裡的乾部差不多。
“你好,有事?”陳老板忍不住問。
中年人抬頭看看早上剛安裝上的大燈箱,停放好自行車,掏出軟中華遞上一支,笑問道:“同誌,你是這個飯店的老板?”
“嗯,怎麼了?”
飯店都沒正式開門,難道就找上門收費。
不過看著不太像,那些收費的不會給人發煙,隻會抽彆人的煙。
陳老板正覺得奇怪,中年人又笑問道:“老板貴姓?”
“免貴姓陳。”
“難怪叫‘川府老陳’呢,原來你家姓陳。”中年人笑了笑,追問道:“陳老板,你這兒有沒有一個姓向的廚師?”
“有,你貴姓,你是做什麼的,你找他有事?”
“我姓梁,我是小向的親戚,聽說他在這兒上班,我和我愛人來看看他的。”
“你是向師傅的親戚?”
“嗯。”
濱江的西川人不多,不然川菜廚師也不會那麼難找。
再想到小領班昨晚吃飯時好像說過在濱江有親戚,陳老板不禁笑道:“向師傅上樓換衣裳了,馬上出來。”
“好好好,不著急。”總算找到了地方,馬上就能找到人,老梁很高興,抬頭看看樓上,又轉身看看兩邊,好奇地問:“陳老板,聽口音你是市區的人吧。”
“是的,我是土生土長的濱江人。”
“開這麼大飯店,投資了不少錢吧。”
“什麼大飯店,我開的是小店。不過投資是不少,裝修就是個無底洞,十幾萬都不知道花哪兒去了。”
“你這兒既是門麵也是居民樓,炒菜肯定有油煙,一炒菜抽油煙機就轟隆轟隆響,樓上的住戶不會說什麼吧。”
“彆的地方肯定不行,我們這兒還好,你看看,周圍全是飯店。不過你說的對,在人家樓下開飯店,是要跟人家搞好關係。等裝修好試營業,我就請樓上的鄰居吃頓火鍋。”
年輕的老板娘走過來,看著樓上笑道:“樓上真正的住戶也沒幾家,大多租出去了。隔壁兩個單元我不知道,這個單元我問過。二樓東麵那家租給了一個賣鞋的老板,三樓西邊的那家租給了文峰商場的營業員,四樓住了幾個賣手機的。”
梁曉軍的母親笑問道:“還有幾家呢?”
“光我們就在樓上租了兩套,一套給向師傅他們住,一套是我們自個兒住的。”
“陳老板,你們這是以店為家!”
“投了那麼多錢,不怕你們笑話,為開這個店我們真是砸鍋賣鐵,沒退路,隻有以店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