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趙晉河家所在的小山村地理位置雖然偏僻,但畢竟還是在四九城的邊緣,就是想回家也比大東北、大西北、大西南方便得多。
所以,大北村裡麵如今也來了知青。
人不多,上麵也隻是嘗試一下,看看這裡能承擔幾個知青的安置。
大北村吃的東西確實相對而言不算特彆缺,但住的地方就很緊張了。
原來人家的房子都是幾十年大夥兒一起慢慢用山下的石頭和泥巴蓋起來的。也就是幾戶條件不錯的人家才有一部分用的磚頭。
山村裡不產木頭,尤其是大木頭,這裡的山上隻有一些低矮的灌木,根本就沒有高大的樹木!山坡上地皮土太薄,根本就存不住水。下再大的雨水,也是很快就順著幾條山澗直接流下山來,澆灌山腳下附近的幾個村莊。
其它村的土地富饒了,可大北村的地就越來越瘠薄了。
也就是成立大隊以來,人多力量大,大家夥兒開始了大造梯田,甚至還在接近山腳的地方挖了一個大水坑用來儲存水,用來澆田。
又用騾子車去遠處河溝裡挖泥巴來肥田,如今也算是初步取得了成效,村裡麵的人在土豆紅薯之外能吃上白麵了。
單獨吃白麵那是太奢侈了,可土豆和白麵和到一起吃,那味道確實不錯!
如今村裡麵的日子過得相對而言很不錯,因為偏僻,很多人都沒有怎麼在意,村裡麵的老人們又是團結一致的閉口不言,所以大部分人都以為這裡的日子過得依舊不太好。
村裡麵的勞動確實是非常累,嘗到了甜頭的人們,隻要有空餘時間就去山上繼續打造梯田,多一點田地,村裡麵就能多收獲一點糧食,就是土豆紅薯有了足夠的水來澆灌,產量也能提高不少。
做糧食吃、做菜吃、做粉條去換錢回來。
就是剛剛才回村裡當代課老師的趙晉芝,在農忙的時節也要帶領自己的學生一起參加勞動!
知識確實重要,但隻有先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大夥兒才有繼續學習的可能。
老五趙晉洋如今已經沒有了原來的跳脫,滿負荷的學習,讓他精神上有了一些改變,知道了很多原來不了解的事情,辛苦的勞作也讓他知道了生活的不易!
天上不會掉餡餅,土豆紅薯也要好好地種還要拚命去收。
有點黑、又有點潮紅的臉上已經有了一些農家少年的模樣。
“晉芝,一會兒去我們那裡看書嗎?”
“慧芳,今天就不過去了。今天有點不舒服,改天我再去。”
特殊的日子,不太舒服,女孩子們都懂。
也是她們做任何決定的時候最好用的借口!
每天三更,
晚上二十四點一章,
早晨八點一章,
中午十二點一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