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向都是諸葛亮和政見不同者相處的原則,比如以前的法正在某些事上的做法諸葛亮也是極不認同,然而隻要沒有突破底線,諸葛亮都會看在大局的份上容忍過去。
李嚴之前在孫權稱帝一事上的小動作諸葛亮並非沒有察覺,隻是見對方沒有做的太出格,他這才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楊儀見諸葛亮如此維護李嚴,心下雖是不忿,但也不敢再勸,遂拱手應道「是,儀謹記丞相的教誨。」
「再過些天我就打算啟程北上,你也早早做好準備,隨我到漢中操練兵馬。」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接著說道。
楊儀躬身拜道「諾。」
半個月後,諸葛亮一一安頓好朝中諸般大事,隨即上疏劉禪請命北上漢中治兵講武,以準備下一次北伐。
劉禪雖是萬般不舍,擔心諸葛亮走後又要辛苦操心朝政,但他也知事情輕重,於是下詔應允,並在宮中設宴為諸葛亮踐行。
踐行禦宴並沒有喚文武百官參加,劉禪隻請了諸葛亮黃月英夫婦二人,說起來是禦宴,實際上卻是家宴,作陪的也隻有皇後張氏一人而已。
「陛下,老臣走後,朝中一應要事可詢問張裔、蔣琬、陳震等人,他們都是誌慮忠純、智謀出眾之人,定能輔佐陛下治理朝政。」美酒佳肴都吃的差不多了,諸葛亮在告退之前再度叮囑道。
劉禪頷首道「相父放心,有張裔、蔣琬他們這些賢臣相助,朕當高枕無憂矣。」
「他們雖然都是政事通達的良臣,但陛下亦宜自謀,切不可事事都依賴他們。臣老了,這大漢天下總歸有一日要陛下獨立擔負。」諸葛亮微笑著說道。
劉禪見他這般說,心中有些不好受,哽咽著道「相父正當壯年,如何能稱老,朕還需相父再輔佐三十年,不,是要再輔佐朕五十年呢。」
「是啊相父,陛下與我尚是年輕,若無相父在身邊教誨輔助,軍國大事定然應付不過來,這大漢天下一日都離不開相父。」張皇後也附和道。
諸葛亮苦笑道「先帝當年三顧茅廬時曾答應過老臣,隻要漢室興複,就允臣告老還鄉,複做隴畝民。陛下身為先帝之子,亦當遵循此諾言,不能永遠地把老臣拘束在朝堂之上啊。」
「是啊陛下、皇後,夫君他總會有老的時候,不能老了老了還得不到清閒。唉,也不知道隆中的茅屋還在不在,真想回去看一看啊。」黃月英道。
劉禪笑道「夫人放心,待天下一統、漢室三興,相父與夫人定然有時間回隆中老家看一看的。」
諸葛亮信心滿滿地道「陛下亦放心,臣下次北伐必定會為陛下收複整個關中,也許你我君臣下次相見就不是在成都而是在長安了。」說罷,躬身一拜,領著黃月英離席告退。
劉禪與張氏一路相送,直至宮門方才灑淚分彆。
免費閱讀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