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凝丹是個小事,去了凝丹室就行,大不了多費點時間,可沒想到,事情竟然毫無進展,毫無頭緒。
孟岩思索了一夜。
到了清晨時分,他忽然有所頓悟。
凝丹室內那些遊動的光芒,似乎跟空間奧妙有關。
孟岩對空間奧妙一無所知,所以不敏感。現在苦思冥想,忽然發現自己好像忽略了很重要的東西。
長生功是典型的鍛體功法。
孟岩在遺跡裡就遭受到壓力,靈氣、神魂、氣血,都在遺跡內被壓縮,最終凝結了長生假丹。
凝結假丹後,哪怕隻是最初的很小的一粒丹,孟岩也獲得了提升。
他能感受到假丹帶來的不同,對身體的改變。
而《太一真經》是空間功法。
顯然,凝結假丹時必然涉及到空間之妙。
長生功前麵的修煉,其實都是在為凝丹做鋪墊;那麼,太一功的修煉,是不是也在為空間做鋪墊呢?
在這之前,孟岩還真沒好好感悟《太一真經》。
他修煉得很順利。
其中的每一步都沒有多想。
隻是憑借著修行經驗,一步步的修煉。
另外,因為資源充沛,他根本就沒遇到什麼瓶頸。
也沒有細細的感悟每個階位的不同,壓根就沒有感悟每個階段的不同。
這一年多,他也根本就沒有出手。
他從練氣開始,然後築基,然後神海……
每日就是修煉,卻從未感受功法,也沒有好好使用功法。
大概是因為完全沒有感悟,完全沒有體會,所以,孟岩進入凝丹室以後,整個人就是茫然的。
意識到問題以後,孟岩沉下心來。
他沒有再去“凝丹室”,而是翻開《太一真經》,開始認真的研讀。
這一次的研讀,不是為了修煉,而是在思考。
思考功法的奧義,思考功法的過程。
前麵的內容都一樣。
打通奇經八脈,開辟365個穴竅,無漏功法的基石都是一樣的。
後麵的修煉,看似大同小異,但仔細研讀,卻發現兩者方向逐漸偏離。
長生功就是在不斷的積累,神魂進行積累,身體素質進行積累,靈氣進行積累,最終將超乎想象的積累進行融合。
而《太一真經》則偏重排列。
對靈氣的運轉和組合要求極高。
這功法到了築基境時,就非常注重靈氣在體內的不同形態組合。
長生功根本不研究靈氣形態。
但《太一真經》卻有大量篇幅在詳細傳授靈氣形態的知識。
以前,孟岩隻顧著提升境界,也沒太在意這些。
他想的是,等到凝結假丹後,回頭慢慢研究。
作為修行人,基本的知識孟岩還是懂的。
靈氣什麼形態,跟提升境界無關,主要是涉及到術法領域。
捉急提升境界的孟岩,就這樣忽略了功法裡很大篇幅的內容。
現在,回頭再細細研究,孟岩就隱隱感覺出自己的問題。
一直渴望提升境界,壓根就沒把功法吃透。
說白了,他隻是修煉了個半吊子,根本沒有掌握和領悟這部功法的精髓。
好在,孟岩是個知錯能改的人。
意識到問題以後,孟岩就立馬進行改正。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