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王氏說桑氏女借住侯府時就不安分,想攀高枝……
桑氏女與沈候連孩子都生了,攀高枝這點毋庸置疑。但兩人都是成年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況且桑氏也是自由身,那人家怎麼選擇,跟你一個前婆婆又有什麼關係?
你眼紅你忌恨,這都隨你,可你說出些莫須有事情的敗壞人家的名聲,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對了,還有你曾經要活埋人家姑娘,
活埋這事兒是被太祖皇帝親自廢除的。這是前朝的舊俗,太祖和聖昭明皇後對此深惡痛絕。他們仙逝後,更是明令下旨,朝堂內外都不許用活人殉葬。
這是列在朝廷律法上的法條,你可以裝看不見,但你真要敢犯,那也是要掉腦袋的……
京兆尹如此一說,王徐氏整個人都癱到在地。
她的心氣早就被磨滅乾淨了,蓋因為之前的每一樁每一件,桑氏都沒錯,反倒是她,錯上加錯,被判刑幾乎是十拿九準的事情。
更要命的是,桑家人說出了她曾經要活埋桑氏。
王徐氏嚇得小便失禁,但她也知道,這事兒萬萬是不能認的。若是認下來,她就真的離死不遠了。
王徐氏掙紮起來,一再喊冤,還說這都是桑家人的一麵之詞。他們帶上來的證人,也都是桑氏身邊伺候的人,那自然是向著桑氏說話的。她不服,她冤枉。
王徐氏喊冤,京兆尹就深深的看著他,隨後招手喚來兩個差役,讓他們往監牢中去一趟。
王徐氏的兩個孫兒還在牢裡關著呢,若桑家人給出的證詞不可信,那王徐氏的兩個親孫兒說的,總該可信吧。
王宏遠和王宏才很快被帶了上來,祖孫三人相見,王徐氏先是怔愣當場。隨即她認出了眼前這兩個瘦骨嶙峋的孩子是她嫡親的孫兒,登時心疼的嚎啕大哭起來。
王宏遠和王宏才這一年過的著實不太好。他們本就年齡小,身邊也沒旁的親人護持。進了監牢後,身旁又都是比他們弟兄倆更加窮凶極惡的人,他們那點狠毒,在裡邊完全排不上號。
若說一開始為了爭些吃的喝的,或是爭個睡覺的好地方,他們還會蟒著去和人打架,那在每次都打輸,且差點被打死後,他們就學乖了。
他們成了監獄裡最底層的那波人,甚至為了活命,他們連給那些“大哥”擦屎接尿的活兒都搶著做。
他們這麼討巧賣乖,日子倒是好過不少。可好景不長,不知是何緣故,身邊的人看他們的眼神都變得陰森森的,甚至比之前更加針對他們。
他們求饒了,磕頭了,可全都無用。那些人隻會說“誰讓你們哥倆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有人讓咱們哥幾個好好招待你們。咱們拿銀子辦事,你們倆就受點罪,不然哥幾個不好交差。”
他們又過回了每日忍饑挨餓,挨打挨罵的日子。且這次比上次更慘,是整個監獄的人都在針對他們。他們逃也沒地方逃,提防也提防不過來,短短半年時間,猶如過去半輩子,真覺得再多一天都熬不下去了。
王宏遠和王宏才哭的聲嘶力竭,王徐氏也哭的止不住聲。
儘管在她病重時,兩個孫兒拋棄了她一走了之,這導致她險些病死餓死,若不是有好心人將她送到慈幼局,說不定她都一命歸西了。
當時她確實恨毒了這兩個小子,咬咬牙隻當是不認識這兩個白眼狼。可她回到徽州後,家中的祖宅早就被侄兒們占據了,她無處可去,給侄兒們當牛做馬,可掙來的錢也被侄兒們搶走了,連帶著他們看她不順眼,直接在大雨滂沱時,將她丟出門去,想看她如同喪家之犬一般求他們。
王徐氏認識到,侄兒們是比孫兒們,更加狼心狗肺的存在。指望他們養老是彆想了,如今她還能動,他們都這麼折騰她,等她不能動了,他們怕是能抬著她直接丟到亂葬崗去。
王徐氏自詡看透了侄兒們的為人,就不在徽州待了。而是一邊乞討一邊攢錢,又回到了京城中。
這時候她又想起兩個孫兒的好來。
覺得他們當初拋下她,指定是以為她死了。她還是得等著孫兒們出來,與他們一起過活,這樣老來才有靠。
因為這種種自我安慰,王徐氏對兩個孫兒的芥蒂全消。此時看著瘦脫了型的兩個孩子,她心疼的如同有人在剜她的心。
王徐氏當即就想求京兆尹為孫兒們主持公道,可還沒等她開口,王宏遠和王宏才張口就說“祖母,你就招了吧。當初你就是要讓二嬸給二叔陪葬的。是二嬸警醒,枕頭下一直藏著剪刀,這才在關鍵時候保住了性命……”
王徐氏如遭雷擊,她不敢置信的看著她兩個孫兒。
王宏遠和王宏才卻不覺得他們說的有什麼不對。
之前他們過來時,有人可是給他們傳話了。隻要他們這次說出實情,那以後便不會有人再特意針對他們。反之,他們就該考慮何時吃斷頭飯了。
王宏遠和王宏才早就被嚇破膽了,也早就被折騰壞了。他們真擔心有遭一日,一不留神就被人打死了。而如今既然有希望不被折磨,他們自然欣喜若狂。
彆說條件隻是讓他們說出實情了,即便是讓他們編造些謊言,送他們親生的祖母去死,他們也不會猶豫半分。
王宏遠和王洪才的狼心狗肺與自私自利,在這一年的牢獄生活中,成功得到刷新。但他們絲毫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什麼錯。
畢竟,他們沒編造證據,隻是說出了實情。他們是好人才對,怎麼能有人說他們的不是?
更何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祖母都已經這麼年邁了,而他們還有幾十年的日子好活。犧牲祖母一個,換他們兄弟倆一個活著出牢獄的機會,他們王家不是賺大了麼?
王宏遠和王宏才這麼想著,就又殷切的看向了王徐氏。
他們幾乎是誘哄的說“祖母,人在做,天在看,你做了那麼多惡事,是時候還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