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多高山峻嶺,河流眾多,地勢險要。無大風,空氣濕濕潤潤,特彆舒服。
西邊一馬平川,肥的流油的黑土地,綠草如茵的大草原,可卻是風大、沙大,空氣乾燥,讓人總是有點不痛快。
秋山好古現在對長春西邊的地形卻應用的得心應手。
本來東瀛軍就不是什麼世界強軍,一百年前,還是竹刀藤甲的水平,打仗也是村鎮級彆的,還沒有《水滸傳》裡祝家莊、曾頭市的水平高。
維新以後,全麵照搬西洋人的體製和發展模式。
可東瀛人死性,習慣了照貓畫虎。練兵也是學了個皮毛,一個個木頭橛子似的,不知道變通。
這是東瀛人的本性所致。
比如大家推崇的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人笨,一輩子就摳哧一個東西。
炸蝦的一輩子炸蝦,做豆腐的一輩子做豆腐,做到極致,還是個小店。
軍隊也是一樣,戰術刻板,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下子。
最代表性的體現就是“東瀛軍神”乃木希典的豬突戰術。
除了悲壯之外,真的一無是處。
可秋山好古卻在這長春附近的大平原把戰術運用到了極致。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時而嘯聚,時而零散,來無影去無蹤。
搞得保安軍疲憊不堪,一直想抓住條大魚,往往連魚毛都摸不到幾條。
明明知道秋山好古就是折騰他們,卻毫無辦法。
西邊的前郭有油田,有煉油廠,這是絕對不能出意外的。
保安軍在曠野中修了許多水泥鋼筋的地堡,構成了防禦支撐點,防守著一百多公裡長的地域。
這不僅耗資巨大,而且很被動。整天提心吊膽的。萬一稍有不慎,把東瀛軍漏進來了,後果不堪設想。
“必須把四平的門關上!”張懷芝指著地圖說。
可說歸說,心有餘力不足。
他們的防線太長了,從鴨綠江邊一直延伸到前郭,幾百公裡長。
兵力分散,根本無法集中起來打一場攻堅戰。
保安軍打東瀛軍,有點小魚吃大魚的味道。
也就是劉大雙這個愣頭青,四十萬兵力就琢磨著乾掉人家百萬大軍。
換個人,估計連悲都不敢想。
“報告!劉總司令急電!”值班參謀送來了一份電報。
“哈哈哈!”蔣方震看完,仰天大笑。
“子誌兄,看來四平的門可以關上了!”
“真的?”張懷芝不敢相信地問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