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站,人到營。
剛下車,佟誌感覺一股熟悉的味道迎麵撲來。
說是特種兵訓練基地,實際上這裡無論從建築風格和設施、場地,無一不透著一股子八十年代pa陸軍野戰部隊營區的味道。
平房、泥地夯實的訓練場、土製的單雙杠、用水泥結成並用木棍做成的杠鈴等等……
還有兩道戰術障礙場,障礙物全手工打造,一看就是從附近的樹林裡砍來的樹木自己敲敲打打釘起來的。
不過,佟誌並沒有小看這樣的部隊。
一支部隊真正的核心戰鬥力不是裝備和武器,最基礎最核心的是意誌,也就是所謂的精氣神。
沒有這個東西,給你天下最先進的武器,上了戰場也是白送。
桑迪如今已經是上尉了,領著李正和佟誌倆人進了一間刷了白漆的平房——這是營區裡為數不多的一間刷著白漆的平房,建造工藝也精致許多,絕對是營區裡最好的房子。
李正和佟誌倆人進了排房,看了看裡頭,馬上感受到了國軍方對於pa客人的尊重。
很顯然,這是特意為他們準備的。
也不知道他們從哪知道的pa營區裡的風格,鐵架床,白床單,床頭櫃、儲物櫃,還有兩個落地風扇。
彆小看這落地風扇,在這裡是好東西,一般的排房裡就幾個搖頭扇而已。
地麵是瓷磚鋪設的,乾乾淨淨,顯然經過仔細的打掃,還有獨立的衛生間,設施雖簡單卻一樣不少。
“環境簡單了點,你們湊合著先住一下,我和上級申請了,給你們要一台空調,就這兩天到。”
桑迪上尉很在意李正的感受,問他:“師父,你看還行?”
在維和營期間,桑迪跟李正也學了一些中文,簡單的對話沒問題,他偶爾會蹦出一兩句並不標準卻誠意滿滿的普通話。
比如剛才那句“你們先湊合一下”。
這其實是一種尊重,用彆人的母語和彆人說話,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尊重。
李正在維和期間接觸過桑迪的部隊,他知道國的軍隊內部階級分明。
高級軍官、中層軍官、低級軍官和士兵之間的待遇有著天淵之彆,甚至士兵之間也分士官和普通士兵。
他忍不住問桑迪:“能帶我去看看連隊士兵的房間嗎?”
桑迪怔住了。
他沒料到自己的教官會第一時間提出去看士兵的房間。
不過還是答應下來。
“可以,我帶你們去看。”
李正和佟誌倆人放下背囊和行李,跟著桑迪去看營房。
這次派遣過來的人員一共有30人,但大部分都是儀仗隊和後勤保障的人員,他們去了陸軍其他部隊的營區進行集訓,而李正和佟誌算是其中的特例。
他們是針對這裡新組建的陸軍特種作戰連進行培訓的,所以隻有他們倆來到這個偏僻的營區。
3個月。
也就是九十天。
說白了,這麼短的時間練pa一個預提班長集訓的時間都趕不上。
怎麼能在最短的時間裡將最多的東西教給這些非洲的同行?
佟誌和李正早離開國內之前已經商量過計劃,不過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因為這裡的實際情況根本不一樣。
比如說訓練場,你要訓練cqb,你總得有專用的場地。
你要訓練特種狙擊,比如說人質營救科目,你得有專用的靶子。
還有就是戰術訓練,場地你得有,光是那兩道看著不倫不類中不中洋不洋的訓練場,要將國內那套訓練模式搬過來恐怕很難很難。
這是李正和佟誌前往士兵營房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
士兵的營房是土磚平房,一排排的,裡頭的地麵不是瓷磚,是水泥地,臟兮兮的,腳踩在上麵揚起灰塵,多幾個人走動就跟在馬路牙子旁一個樣了。
然後是廁所。
大排房是沒有獨立衛生間的,衛生間在排房隔壁大約二十多米的地方。
在pa內部,檢查一個營區管理是否合格的內容有很多,營房建設、綠化、設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