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一張粗糙的圖紙出現在了夏誌國麵前。
沈軍指著上麵歪歪曲曲並不規範的線條,開始介紹起自己的設想。
沈軍這個提議是從某海外基地裡獲得的靈感。
他去過那裡,執行過任務,對那個海外後勤補給基地的防禦措施非常熟悉,也認為是一種頂流的設計。
那個海外基地的安全緩衝區做得非常嚴密,可以稱得上滴水不漏。
假如有人駕車進入基地,就必須先沿著外側道路經過一個堅固的自動化外門,其前方的道路有90度的轉彎,這會讓進入的汽車提前降速。而且途中還有兩個臨時停車檢查站和一個彎道,最終才會看到前麵的正門。
在正門附近,還布設有可彈出式汽車護欄和大型混凝土結構的門。如果試圖繞行,就需要麵對多層防禦網。
但如果走這條路,首先就會有高圍牆將外側公路和內部圍牆隔開。在其外側陡坡到外壁之間,還矗立著很高的柵欄,上麵都布設了鐵絲網,其內部的屏障也都內置大型沙袋作為緩衝物。
最外側牆體內就是一道混凝土的主屏障,它的四周都有多個類似城堡的城垛,上麵都有射角很大的火力點,專門用於防禦可能在外側來襲的敵人。
而基地內部的防禦力量則由中國海軍陸戰隊擔任,他們不但配備有基本的各式槍械,而且還有反坦克導彈以及09式步戰車和輪式突擊炮,以其火力來看足以應對此地任何潛在的地麵威脅。
當然了,想要在國這裡的維和營完全複刻這個構想是不實際的,畢竟大部分的工程物資都需要從聯團那裡申請,那個pa的海外基地可以不計成本地考慮安全問題,而這裡則需要經過聯合國的相關部門核算,不是你想怎麼建就怎麼建。
不可以完全複刻,但可以搞個縮小版。
沈軍的構想就是個縮小版。
作為一名老特,他和國外的特種部隊也有過交流,注意過外軍的基地防襲擊設施建設。
在大門處首先安裝一道可以控製的自動門,控製權在大門口高處崗樓上的值班哨兵控製,有車過來首先可以一眼看清對方是什麼車輛,如果是自己人,直接放行;如果是陌生車輛,那就不升起欄杆。
在門禁位置設有攝像頭,進入的陌生車輛要降下車窗,經過麵部識彆和記錄後確認是受邀訪客或者是數據庫裡的聯團成員才可升起欄杆放其進入。
車輛經過第一道門禁後,進入一道有防爆牆組成的回字廊,然後到達大門口前的空地,此時的大門崗哨兵可以攔下對方,使用探測儀等安檢設備對車輛進行全麵檢查,確保沒問題後再開放第二道大門,車輛這時才算真正通過安檢,進入營區。
這個安全緩衝有個非常好的好處。
假如一輛心懷不軌並且裝有起爆裝置的卡車想要直接衝卡撞進營區引爆,那麼他首先要撞開第一道門禁,假設第一道門禁的欄杆無法阻擋,但也能讓車輛受損並且速度受到影響,同時也能讓高處瞭望的哨兵發現問題拉響警報,及早預警。
之後對方想繼續往前開,卡車就必須麵對一大堆堆砌起來每個重達一兩噸的艾斯科防爆牆。
麵對這種巨物,卡車就算經過裝甲改裝,也很難有這麼大的動力撞開這些玩意,即便撞塌了防爆牆,麵對一兩米高的牆體,也沒有卡車的底盤能開過去。
如此一來,攻擊卡車必定會被困在回字廊裡頭出不來,那就是一條被網住的大魚,除了投降彆無他途。
就算是一輛經過偽裝的卡車,過了前兩道門禁也會麵對空地上的哨兵安檢。
如果對方選擇在這時候引爆,哨兵會危險,但在門口引爆完全和大費周折準備這麼一輛卡車進行攻擊的預期效果完全不一樣。
襲擊也要講究轟動效應,如果僅僅為了殺死一兩個哨兵而進行襲擊,效果會被大大降低。
相對來說並非完全安全,隻是相對會將安全係數提到最高而已。
聽完沈軍的解析,夏誌國不停地點頭。
“不過你這個安全緩衝設計,需要的物資似乎不少,就說這個防爆牆的材料恐怕都要增加至少三分之一。”
夏誌國看到圖紙上長長的回字廊,忍不住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