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防爆牆的沙箱一直沒有著落,警衛分隊的警戒壓力變得非常大。
各個哨點上用沙袋壘砌了工事,但整個營區麵積大,圍牆距離長,不可能都靠沙袋堆積來進行防禦,並且在大威力的炸彈襲擊麵前,沙袋這種工事的防禦能力效果並不好。
所以夏誌國讓警衛分隊加強了營區圍牆的巡邏密度,24小時不間斷必須有人不停對營區周圍的鐵絲網進行巡查。
這其實是一種挺冒險的防衛方式。
因為營區周圍雖然相對空曠,最近的村莊也有兩百多米遠,等同在營區周圍有一道天然的緩衝帶,中間雖然有小樹林或者草叢之類的植物阻擋,可要接近營區很容易被樓頂的瞭望哨發現。
有優點,自然就有缺點。
缺點就是沒有防爆牆的情況下,巡邏人員就等同裸奔,鐵絲網它可不防彈。
有人真想搞事情,遠距離架一直狙擊步槍,對準牆邊巡邏的衛兵來一槍,就能讓警衛分隊的士兵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不巡邏,營區形容虛設。
巡邏,那就是要冒險。
夏誌國聯絡了多次聯團後勤保障處,隻是得到的答複是這事一直是洛克跟蹤負責的,因此隻有他回來之後才能繼續。
也就是說,等那位h國大爺度假回來,至少也是一個月後,維和營這一個月隻能靠自己。
在這段日子裡,李正和戰友們的心理壓力都很大。
每次上崗巡邏之前,侯軍總要仔仔細細檢查一次自己手下這些兵身上的各種單兵裝備,確保不會出現一丁點錯漏。
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單兵防彈裝備。
李正和警衛分隊的兄弟們配備的都是重型的防彈衣。
所謂的重型防彈背心卻早已經不是背心,而是堪稱鎧甲的重型防彈服——無論是防護麵積還是防護能力,都明顯優於其他維和部隊的“背心”。
乍看和電影裡拆彈專家身上的防爆服差不多,除了可以防護心臟等重要部位,還加強了檔部和頸部部位的防護。
這種防彈衣能夠防住ak47發射的7.62子彈,雖然仍舊防不住穿甲彈,可畢竟能減低傷亡已經是非常有用的了。
因為研究以往的維和部隊遇襲事件發現,不少執勤士兵被武裝分子殺害多數是利用狙擊手躲在遠處對士兵的頸脖處進行射擊,造成無法挽回的兵員損失。
以前兔子軍隊沒啥錢,裝備自然落後,但現在不一樣,經濟上的進步帶來的是軍事上的進步,闊了,裝備自然就上去了。
不光是防彈衣,每個士兵身上還有許多不起眼的小細節,都是智慧的結晶。
比如維和步兵營的士兵右手手腕上都戴著一條軍綠色的手鏈。
這就是傳說中的“救生手鏈”——由高品質的傘繩編織而成,拆開後可以成為一根約4米長的救生繩,可以承受約100公斤的拉力,鏈扣還是一個救生口哨。
頭盔雖是全軍通用頭盔,但加裝了風鏡、戰術手電;四肢配備了護膝、護肘和戰術手套,可以加裝一個圖囊;作戰靴也有改進,更加輕便透氣。
在經過改進的戰術背心上,一個細節值得關注。以往穿上戰術背心後,軍銜和軍兵種標識很容易被遮蓋,而新的戰術背心除了功能上的改動外,還特彆增加了顯示軍銜的位置,在作戰條件下便於友鄰識彆。
在軍裝胸前,還增加了中英文姓名牌。
不過還是那句話,有利就有弊。
單兵防護能力是上去了,但負重又增加了。
李正身上的裝備重達40公斤,穿在身上還非常熱,加之國本身就地處非洲熱帶地區,還要穿著這身寶貝不停繞著營區巡邏,那種滋味……
兩個字——酸爽!
但再熱也總比沒了命好,因此沒人抗拒這麼穿戴。
中國維和營搬來之後,營區周圍一直有行跡不明的人在窺探。
其中有哈姆法塔之類的小商販派來蹲生意的,也有一些身份不明的,甚至有些年齡很小的當代娃娃,看起來隻有十幾歲,有些甚至可能十歲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