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他的注意力全在院子裡這些孩子的身上了。
此時那個看起來稍大點的孩子已經和好了水泥漿,另一個孩子清洗完模具,將它們一個個擺放好,整齊地碼放在空地上,如同列陣的士兵。
然後兩個孩子過去將和好的水泥砂漿用桶提過來,把漿逐一倒入模具中,而另外兩個孩子則手持抹板,人跪在地上,倒一個,他們就抹一個,倒一個,抹一個……
等全部倒模完畢,忽然跑過來好幾個小孩,一人一個將地上倒好模的水泥磚抱起——李正注意到,這些孩子一個個就跟大約三塊水泥磚那麼高而已。
他們一個個抱著磚,用儘吃奶的力氣將它們送往院子外頭空地上的晾曬場,力氣不夠的還要用肚皮頂著,免得磚頭滑落在地。
張建說:“這裡的成年人都哪去了?”
楊大v提醒他:“成年人?你說的是年輕人?”
張建側頭看了楊大v一眼,點頭:“嗯。”
楊大v說:“連年戰亂的地區,年輕人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參加政府軍,要麼參加叛軍,你說呢?”
張建沉默。
楊大v說:“當然,也有少數能夠看清自己需要什麼,而家庭又有能力避免他們卷入戰爭的,那些去讀書了,但是多數是到鄰國去讀書,不會留在這裡。能留在這裡的要麼是沒法逃避的婦女兒童,要麼是跑不動的老人,像布瑪和他爺爺一樣。還有一部分中年人——”
他指指屋裡頭。
“就像哈姆法塔那樣,在夾縫裡求生存。”
張建以前很能掰扯,可這一次他卻意外地沒有反駁半個字,隻是輕輕地歎了口氣,到臨了啥都沒說。
李正看著麵前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千。
這裡的孩子和國內的孩子有啥不同?
除了膚色之外。
都是人。
隻是人因為所在環境的不同,際遇和遭遇就是天堂地獄之分。
國內的孩子多補幾節課就已經哭天搶地覺得自己世上最慘,可這裡的孩子呢?
如果可以換,李正覺得這裡的孩子會毫不猶豫和國內的孩子換個位置,而國內的孩子呢?
這裡不用讀書,很自由,更談不上補課。
他們會選擇換到這裡來嗎?
李正忽然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真的幸運那種。
當年那場災難如果發生在這裡,自己斷斷沒有活下去的機會。
0.0001的機會都沒有。
李正他們在屋外心潮澎湃各自感慨的時候,屋裡頭的王翻譯同樣情緒難以抑製,指著屋外頭朝哈姆法塔說:“來來來,你來給我解釋一下,你來說服我,讓我心甘情願買下這裡的磚。”
哈姆法塔確實很淡定,他將王翻譯招呼到桌子前席地而坐,然後問他:“你剛才看到屋簷下那幾個孩子沒有?我說的是那個——”
他朝屋外指出去。
王翻譯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牆根下有兩個年齡大約四五歲的小女孩。
這兩個小女孩一人抱著一個嬰兒,旁邊的幾個籃子裡還放著幾個嬰兒。
這副情形,其實王翻譯進門的時候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