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這戳到了李正這幾天的心結上。
老哈吉居然認為國還很有希望。
這令李正不解。
他想將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但又怕讓老哈吉難堪,畢竟對著老哈吉說國的情況很糟糕,看不到未來,這是一件很傷人並且不大禮貌的事。
“布瑪,你問問你爺爺,他看到的希望是什麼?”
布瑪講話翻譯給老哈吉。
老哈吉又撓頭想了半天,抽了足足十幾口煙,最後才再次跟布瑪比劃起來。
之後布瑪說:“我爺爺說,他的希望是看到了人。”
“人?”李正犯糊塗了:“什麼人?”
布瑪說:“他說,記得戰前j市隻有大約八萬人口,打起仗後,這裡的人都逃命去了,跑到鄰國去了,政府軍和武裝組織打得最厲害的時候,這裡的人口最少的時候不到兩萬。不過,你們這些維和部隊來了之後,這裡的人口開始恢複,現在這個城市大約有十幾萬人了,這就是希望。就像我們家,我爸媽都死於戰火,可我還是活下來了,我覺得將來我也會有我的孩子,他們會延續我們的血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下去。”
說完,怕李正沒聽懂,布瑪又補了一句:“人就是希望,有人就有希望。”
李正的內心猛地一震,仿佛被什麼重重撞了一下,麵前這個有些佝僂的老漢形象頓時有些高大起來。
人就是希望。
有人就是有希望。
李正這位高材生想了想,越想越覺得沒問題。
隻要人在,希望就在。
人沒了,才是真的啥都沒了。
自己真是枉做小人。
這幾天,還在為人家國家的前途擔憂,感覺自己所作的事業沒有意義。
意義在哪?
維和的意義當然不是看進入之後還有沒有發生衝突,是一種緩和與阻隔的手段,正如一團火燒得正旺,要將一切毀滅的時候,有人進來將火盆子蓋住。
燙嗎?
當然燙,而且會疼,會犧牲。
但是,隨著維和部隊的進入,至少人就敢回來這裡生活,知道這個世界還有人在幫助他們。
隻要人回來了,未來一切都有可能。
李正這才茅塞頓開,困擾在心頭好幾天的霧霾忽然散去。
對自己事業的認同感終於再次被僅僅攥在了手裡,方向也調正了。
有了正確的方向,當然就能駛出迷霧,撥雲見月。
“謝謝您。”
李正十分真誠地對老哈吉說。
老哈吉沒聽懂他說啥,看了看李正,又看了看孫子布瑪。
布瑪告訴他,李正是在謝謝他。
老漢又不依了,放下煙槍,又伸過手來抓住李正,嘴裡念叨著:“我要謝謝你才對,我要謝謝你們華夏人,你們是好人。”
李正頓時再次尷尬了。
自己好不容易轉移了話題,沒想一句話,又自己跳進坑裡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