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了的火槍手,掏出一顆紙包彈,用牙齒咬開牛皮紙,把火藥倒進槍膛裡,然後把鉛彈和包著的牛皮紙一起懟進槍膛。牛皮紙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這樣可以把動能儘可能的帶給鉛彈。
楊凡的第一代燧發槍就是擊錘式燧發槍。楊凡看不上發火率不高的簧輪式燧發槍。直接跳過了簧輪式燧發槍這一階段。
在原來的曆史上,在歐洲的戰場上,17世紀,出現了兩個小發明,卻最終結束了舊式戰爭的麵貌。
就像馬鐙雖然簡易,但對騎兵的發展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一樣,刺刀和紙殼子彈隨著燧發槍的出現,為火器的發展添上了不可忽略的一筆。極大的改變了戰爭的樣貌。
簧輪式燧發槍普及後不久,西班牙人就對它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進,用較可靠的擊錘撞擊式發火裝置替換了簧輪式發火裝置。
法國人馬漢得到這種裝置後又對槍械本身進行了重大改進,研究設計出了可靠、完善的擊發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
至此,近代步兵才真正擁有了一種使用起來較有效率、殺傷力和射程均很可觀的單兵火器,這種武器一直使用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才完全被軍隊淘汰。而那時就是金屬彈殼子彈的天下了。
秦良玉親自去了一趟新城,參觀了楊凡的兵工廠。
儘管當時楊凡去了黑龍江,沒在家,但是他指示宋應星做了接待工作。
在展覽室內,秦良玉看到了楊凡從頭開始製作過的火門槍、火繩槍、燧發槍。儘管火繩槍沒有列裝,但是,楊凡還是做了一些出來,用來和燧發槍做對比試驗。
秦良玉為了省錢,也仔細打聽了一下火繩槍。
楊凡這裡,火繩槍雖然沒有列裝,但是下訂單也是可以生產的。
火繩槍和燧發槍價格相差很大。因為高射速的需要,燧發槍都是用的無縫鋼管做的。
在高射速,高裝藥下,如果還是用熟鐵來做槍管,保證不了楊凡提出的一萬發使用壽命的。
燧發槍和火繩槍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價格差了一倍不止。但是儘管這樣。楊凡的火繩槍也遠比東瀛的鐵炮性能高的多。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至少槍管是熟鐵包在鋼棍上用,燒紅了用水錘敲打成型的。把內部的氣泡和裂縫都擠壓出去了。屬於鍛造的槍管。
秦良玉明白一個道理,錢這東西,當省不用,當用不省。
不論買什麼東西,性價比最好的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有的東西買的貴,可是你用起來就非常舒服。正所謂便宜沒有好貨。
秦良玉讓宋應星到靶場做了對比試驗。結果她大吃一驚。燧發槍的價格是火繩槍的25倍。可是性能超出太多了。
幾輪射擊打下來,她親自上手嘗試,才發現,擊錘式燧發槍的火藥裝填速度其實和火繩槍一樣,真正的優越之處在於其射擊準備時間短、使用限製少。
火繩槍的平均射速是三分鐘一次,燧發槍的早期型號平均射速是一分鐘或一分半鐘一次。
可是楊凡肯賣給她定裝子彈,甚至生產定裝紙包子彈的技術也可以轉讓給她。她用重慶產的沙金付賬就可以。
用紙筒包裝的定裝彈藥問世後,燧發槍的平均射速提升到了每分鐘兩次。
在歐洲的曆史上,腓特烈大帝時代的普魯士軍隊,甚至創下了每分鐘5次的最高紀錄,同樣的戰鬥時間中燧發槍的火力投射量遠高於火繩槍。
秦良玉親眼看著一個家丁伍長,一分鐘用絲綢定裝子彈打了六發。幾乎十秒鐘一發。驚得目瞪口呆。
但是,儘管羨慕,絲綢做子彈包裝,她可真的用不起。
她最終選擇了紙包彈技術。紙殼彈是硬紙,引燃極慢。這種紙需要從楊凡這裡買,她生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