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如山倒,真正的兵敗如山倒。
十幾萬人全都亂了套了。本來用了一個時辰才排好的軍陣,完全被裝甲汽車,和坦克衝散了。
這個時代,兵敗時,騎兵相對還好些。因為騎兵珍貴,大多都是百人甚至是三十多人一個小集團的組成的。敗了起碼能保持小型建製。
可是步兵就不一樣。一個軍陣至少幾千人。一但亂陣,就全都撒丫子跑散了。
現在全都亂了套了,官找不到兵,兵也找不到官。
不論八旗還是蒙古熱,現在都是自己顧自己了。
八旗的旗丁都是帶著奴隸來參戰的。奴隸負責伺候他,給他背著糧食和鎧甲。這樣他作為正兵才可以節省體力,用於作戰。
現在排兵布陣時,他們把鎧甲和武器都帶著,但是糧食和補給物資、水囊等都是奴隸背著的。騎兵也一樣。有個奴隸騎著騾子或者驢子跟著。
就像唐寧吉訶德的那個仆人桑丘一樣。
騎兵至少要有一個仆人作為輔兵,給他帶各種給養。有些富裕的、有身份的,甚至有個啊哈跟著的。
作戰時,馬甲和步甲,除了隨身帶的幾塊乾糧和一小袋水外,基本都是武器和鎧甲。他們的啊哈們都在後麵待著呢。
等打完了一陣,主子爺輪換下來,他們就跑上前去給喂食喂水。
他們瘋狂的攻擊裝甲汽車和坦克後,他們發現,除了被攪碎和壓扁,沒有任何彆的結果。
然後,看著肝腦塗地的慘狀,他們徹底被嚇傻了。此時,就是傻子也明白了,這就不是人可以對抗的。
他們現在條件反射一樣,隻要聽到汽笛的聲,就嚇得渾身抖如篩糠。腿肚子都攥筋了。
轟的一聲,整個大軍全都炸了,四散奔逃。
隻恨爹娘少生兩條腿。為了能快點跑,能扔的東西全都開始扔掉。這個時候,關鍵因素不是跑步的速度,而是你要比彆人跑的快,讓敵人去砍殺落後的人。
因為坦克和裝甲汽車四散離開戰場,回去加油後,明軍的大部隊上來了。
京營一萬六千騎兵,穿著當初從楊凡那裡買來的半身板甲,舉著優質苗刀鋼刀,大肆砍殺潰兵。
其實不論是那支軍隊,一旦崩潰,就會徹底失去戰鬥力。當年大漂亮在半島也是一樣。一旦崩潰就兵敗如山倒。
騎兵追殺騎兵而去,他們的三眼銃不停的在背後發射,把八旗和蒙古的馬甲擊落馬下。而步兵三萬多人,組成的十個團,則組成鋒矢陣型,深深的楔入了建奴的步甲大陣之中。
漢軍旗和八旗的步甲,足足有五萬多人,之前被碾死和鏟死了近萬人。此時此刻徹底失去了集群作戰能力。
到處都是,京營的前老兵們,用小部隊,去攻擊建奴更小的部隊。
往往是一個小旗,追殺個人。
這些京營老兵都是百戰老兵,他們和蒙古人血戰上百場,肉搏不輸於這些建奴旗丁步甲。而且他們習慣於班組作戰。
一個小旗,有三麵鋁合金盾牌,四個長槍手。剩下的四個人裡。
兩個伍長手持九連發火門槍,負責近距離爆發射速糊臉。
剩下一個夥長,手持一支燧發槍步槍。他負責遠射。
最後一個兵,則被楊凡編為擲彈兵。背著一個背簍。背簍裡邊都是用火折子手動點燃的手雷。但他們喜歡嘴裡叼著煙卷,用來點火。
一個夥的正規編製是十一個人,夥長一人,伍長兩人,士兵八人。
他們保持著楔形陣型,三個盾牌呈品字形排列。三個盾牌之間是兩支長槍。後麵兩個盾牌的後麵,又是兩支長槍。盾牌兵一手持輕便的等身高的鋁合金盾牌,一手提著苗刀,隨時砍殺捅刺靠近的敵人。
而長槍則是在盾牌的掩護下,刺殺較遠的敵人。
長槍手,忽悠上前,忽悠退後。始終保持著機動,尋找戰機。
而三個射手,則完全在盾牌和長槍手的掩護下,伺機傾瀉著九連發的彈藥。
這種火門槍,現在已經用上了無縫鋼管。重量極大減輕,而且也裝上了套口刺刀。帶著槍托,完全可以肉搏,長度不輸於短矛。
而且因為槍管加長和強度增加,射程也變遠了。
其實火門槍發展到後期,被火繩槍淘汰之前,槍管長度基本達到了了火繩槍的標準。隻是最後改進了點火裝置,就從火門槍搖身一變成了火繩槍。任何武器的進步都是逐步演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