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嗣昌自己心裡也明白,他之所以來這裡,就是崇禎擔心楊凡不願意管陝西的破事兒。他在楊凡身邊工作,楊鶴提出要求,楊凡沒法推脫。
畢竟他兒子就在綏遠任按察使,知道底細。
現在,楊鶴的麻煩,楊凡替他解決了。再留下也沒有了開始時候的意義。他下來就是鍍鍍金的,他是崇禎夾袋裡的人物,早晚要大用的。
崇禎彆的不行,搞權術的確有一套。
他先用劉鴻訓勇於任事,去清算閹黨。然後拿下劉鴻訓,用東林去魏忠賢的影響。現在開始把暗中培養的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推上前台。也就是周延儒和溫體仁。現在,第三梯隊的楊嗣昌也進入了他的安排之中。
他的下一個職務已經內定了,宣大總督。
楊嗣昌在回到歸化城的第二天,就坐上早班火車返回京城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皇帝必定會對他另有重任。綏遠這裡可能會空降一位新的按察使,或者直接在本地提拔。
楊凡沒有去送他,楊凡站在綏遠都司的大樓落地長窗前,看著楊嗣昌帶著兩個仆人,下了馬車,進入站前廣場,檢票後,提著箱籠登上了火車。
楊嗣昌這個人,其實是一個表麵看很有能力,但是實際上缺乏大智慧的書生。他對大明社會的深層次邏輯的理解不夠深刻。
他能抓住主要矛盾,但是,他對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卻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有效的手段。最終導致的他的大多數措施,早期有效了一段時間後,就逐漸暴露除了弊端,最後淪為失敗。
他是一個早慧的孩子,十二歲就中了秀才。二十三歲中舉人,二十六歲中進士,然後進入翰林院擔任編修,具備了未來進入內閣的資格。
他的仕途,是典型的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標準道路。他走了一條最高端的發展路線。
孩子如果成熟的太早,往往就會對社會缺乏深刻的理解。容易浮於表麵。就像郭德鋼說的那樣,你知道開水一百度這叫知識。被燙了一下,啊喲,這叫做經驗。
聰明人容易取巧,很多事兒似乎看看就明白了。
但是,沒有躬行一番,對事物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他的失敗,就根源於對大明的士紳和各種利益糾葛的估計不足,。
楊嗣昌失敗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急於求成、缺乏執行力、財政困難和內部矛盾。
財政問題其實是最根本的問題,沒錢啥都白搭。
小娘皮站在楊凡身邊,遞給他一個蓋碗茶,裡麵是老爺配方的西北著名飲品八寶茶。
她笑著說道“這人既然和老爺不是一條心,走了更好。兩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遍地都是。老爺不必在意。”
“他才華是有,但他其實是個半吊子,很多事情都沒有徹底搞清楚,就敢給皇帝上表,獻計獻策。他提出的好多舉措根本沒法落實。或者缺乏落實的條件。要不就是副作用太大。大明可經不起這麼折騰了。其他的措施都是浮於表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不得不說,小娘皮的眼光毒辣,把楊嗣昌看的清清楚楚的。
楊凡笑道“夫人知道嗎,其實好讀書和好色,有一個共同點。”
小娘皮笑道“這倒是不知,還請老爺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