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之師,雖為家事,亦為國事,妾身安可乾涉,一切當由陛下決斷!”
片刻的思考之後,白若蘭最終還是決定以退為進,將皮球踢給王羽。
眼下儲君雖定,但王羽正當壯年,白若蘭很清楚,未來的儲君動蕩還多得很,決不能急於一時,反落得被動。
再則,他不認為王羽會隨便指派一個人給王淵當老師。
“愛妃以為,孔明如何?”王羽若有所思道。
聽到了這個名字之後,白若蘭甚是驚喜,好半響之後,這才輕輕的點了點頭。
他畢竟已經和王羽成婚好幾年了,有些事情他還是清楚的,在王羽手底下的眾多文武之中,王羽最看重的就是管仲和諸葛亮這兩個人了。
管仲坐鎮河北,這是對於王羽最重要的一塊地方。諸葛亮佩東夷相印,掌握東夷的軍政大權。
談及諸葛亮的時候,王羽也從來都不吝嗇他的讚語,左膀右臂,股肱之臣,這些還都是基本的評價。
可見,王羽對於諸葛亮的看重。
王羽雖然從來都沒有明說過,但白若蘭卻也猜的出,管仲和諸葛亮是兩個人,就是王羽心中的丞相人選。
有一個未來的丞相,給自己的兒子當老師,對於他兒子的未來,自然是大有好處,她也自然是歡喜的很。
“好,不過,孔明遠居東夷,可暫由王文伯為從四品燕王府長史,代授燕王課業。”
“待得再過兩年,孔明歸京,再行拜師!”王羽點點頭道。
諸葛亮確實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人選,不僅是他本人的能力,又或者從政治性的目的考慮,他都是合適的人選。正因為他是王羽心目中的丞相的人選,諸葛亮才應該成為這個親王師!
不過,從王羽的話中,不少臣子都聽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隻怕是不久之後,那個名義上的東夷小朝廷,用不了多長時間,也將會不複存在了。
不過,眾人想了想之後,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東夷正在和太陽國大戰,而且據說雙方的戰況還相當的慘烈,在這個時候,就算是丟去最後一塊遮羞布,將那個名義上的小朝廷撤掉,正式將西平道落入大漢,成為大漢治下正式的第七個道,也可以將有可能發生的異動降到最低。
而完成這件事情之後,憑借著諸葛孔明這些年的功勞,也確實該到了回朝的時候了。
“文伯先生為人純孝,文思敏捷,博學洽聞,行事恭謹,燕王府長史,卻是委屈文伯先生了!”白若蘭心中一喜的同時,卻是有些謙謹道。
一拖一,這對於白若蘭母子來說,已經是當下最好的局麵了。
王樸的地位雖遠不及管仲、諸葛亮之流,也比不上荀彧、高熲之輩,但是,他與張選、賈詡幾人,也經常被王羽帶在身邊,都參謀事。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王樸在出身上差了一些,是王羽手底下少數的幾個純粹由普通的百姓出身的人物。
除他本人之外,很難給王淵給予額外的助力。
在這方麵,相比諸葛亮來,到底還是差了不少的。諸葛亮雖然不是出自什麼頂尖的豪門望族,但也是世家出身,當然,畢竟不在大蒼,還用不到諸葛家。可是,諸葛亮在儒門之中聲望不俗,這本身就是一股龐大的資源。
而在大堂之中,正在享用宴席的王樸,這個時候臉都黑了,他是真不想參與進這些事情啊!
可是,燕王府長史,代授燕王課業,這想不參與都難!
可是,君口已開,他還能夠拒絕嗎?
這個時候拒絕的話,不僅會惹得王羽不喜,更是打了燕王的臉,日後勢必會成為燕王一係的眼中釘,肉中刺。
“陛下,諸葛孔明之才,天下儘知!能為燕王之師,當真可喜可賀!隻是,今日陛下登基,倒不如多來上幾樁喜事,為太子也選上一位師傅!”年邁的皇甫無憂柱著著一根拐棍站出來道。
諸葛孔明當初還在燕北為官的時候,和管仲就並稱為一時仲亮,河北道主力不在的情況下,但卻依舊數次打退當時的皇甫明昭朝廷的兵馬,諸葛孔明功不可沒。
佩東夷相印,掌東夷軍政大權,如今更加是位高權重,也深得王羽的信任。近年來,更是聽聞此人將東夷管理的井井有條。
王羽選擇這麼一個人作為燕王師,皇甫無憂不得不操心一些。
而皇甫無憂站出來之後,底下的管仲也不由得翻了一個白眼。
政治屬性拉滿了他,當聽到諸葛亮成為燕王師的時候,他就知道,接下來這一遭他是躲不開了。
果然,下一刻他就聽到,“夷吾乃治世名臣,太子之師關乎朝本,這滿堂朱紫,太子太師之職,舍夷吾之外,還有何人?”
在場的不少人,那個時候都眼觀鼻,鼻觀心,就當沒看到這件事情,也就唯有管仲一個人,隻能夠無奈地出來領旨謝恩。
太子太師,這可是從一品的官職,但是,管仲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並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
哎!
他雖然同樣不想參與這些事情,可是,卻也不得不參與!
明顯,陛下這是要製衡了!
對於未來的左右丞相的製衡!
但凡曆朝曆代的皇帝,想要屁股下的位置坐的安穩,都需要學會製衡這個技術,帝王需要平衡的藝術。
從古至今,朝堂上的勢力需要平衡,地方和中央需要平衡,皇權和相權也需要平衡。
一旦不能維持平衡,那是權利的失衡,意味著不穩定,標示著需要重新進行權力劃分,朝堂上的勢力態勢失衡,則會陷入黨政,如唐之牛李黨政,明的東林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