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放在安陽的密探連夜來信,衛陽軍集結了三十萬大軍南下,不日便會到達我嘉南邊境。”
顧慎一臉凝重,他看向同樣嚴肅的顧曜。
“爹,如今鎮北軍駐地隻有五萬兵將,怕是抵擋不住幾日。”
看完李逸遞給他的密信,顧曜的眉頭緊緊皺起。
“為何如此突然。”
永樂侯回到安陽國後半個月便送來了一份國書,安陽帝意欲交好,提出兩國聯姻並簽訂免戰協議,百年內不欲與嘉南發生衝突。
雖然這種協議並不能保證什麼,可至少表達了安陽帝的態度。
如今不過幾個月,雙方都還沒擬定好免戰書,安陽帝便反悔了?
顧曜百思不得其解,君無戲言這句話可不是擺設,它代表了一個皇帝乃至國家的誠信。
若是不能以誠互通朝令夕改,這個國家的威信就會大大降低,即便周圍的小國也難以為之信服。
此乃為君之大忌!
而據他所知,安陽帝雖算不上一代明君,卻極為注重顏麵,絕不會做出這種打自己臉的事。
李逸靠在座椅上,婆娑著手上的玉扳指。
他聲音清冷的道:“安陽帝病重已許久不理朝政,如今掌權的乃四皇子一脈,”
顧曜恍然,四皇子的舅舅乃是寧宗遠,寧宗遠雖掌管著衛陽軍,卻由於安陽帝的守成,十幾年來無絲毫建樹,與前任的掌權者衛老將軍相比,像是一個擺設一般。
這幾年安陽朝中漸漸有了不滿的聲音,不少大臣覺得即無戰事,衛陽軍還在年年征兵,著實浪費銀子,裁軍的呼聲漸高。
在這種情況下,寧宗遠想有一番建樹震懾住那些反對的聲音,倒也說得通。
顧曜也不知想到了什麼,臉上浮現一抹悲憫。
“自從衛將軍死後,衛陽軍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想當年他還在世的時候,帶領著衛陽軍,讓安陽國成為實至名歸的第一大國。
可以說安陽國有如今的地位,完全是因為戰無不勝的衛將軍。
衛陽軍更是聲名在外,周遭的小國光是聽到他們的名字都會兩股戰戰。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當年震懾諸國的威懾力也隨著衛將軍的逝去而消失。
三人沉默以對,俱對這個一代名將的隕落感到可惜。
“安陽帝生性多疑且小心眼,衛將軍乃是前太子的親舅舅,他又怎會容許能與他平分天下的衛家人存活於世。”
安陽國開國元帝與當年的衛家家主情同兄弟,一起打下了一片江山。
衛家主文韜武略皆精卻無意皇位,他欲推元帝上位,元帝卻不肯,堅持與他平分天下。
他立下規矩,每一屆皇後都必須出自衛家,並由衛家執掌衛陽軍。
雖然幾百年來,也有衛家無嫡女放棄後位的情況發生,可衛陽軍卻是一直掌控在衛家手中的。
衛家與皇室聯姻,生下的第一個男孩定會被立為太子,將來執掌江山。
前太子亦然。
可惜他生下來便體弱,還沒成年便病逝。
於是衛家在眾位皇子中選中了如今的安陽帝,並將衛家嫡女嫁給他為後。
此舉不隻是為了鞏固衛家的地位,還是衛家人向皇帝表示忠心的意思。
隻是可惜,向來戰無不勝心思縝密的衛老將軍,這次卻看走了眼。
多疑的安陽帝上位後,覺得衛陽軍威脅到他的地位,便與寧家聯手,誣陷衛家通敵賣國。
他將衛家滿門抄斬不說,還將皇後打入了冷宮,並把太子軟禁於東宮,至今都未放出。
而衛陽軍也順理成章的交到了寧家手中,並將寧家女兒封為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