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顧南煙從厚重的紫狐裘中伸出腦袋,往那紙上看去。
沒有阿拉伯數字的古代,所有數字都是用漢字書寫,密匝匝一片,看的她一陣頭暈眼花。
顧南煙:……老子果然不適合讀書。
她努力製止住不由自主瞥向彆處的眼珠子,嚴肅著一張小臉,迅速將題目過了一遍。
這是個關於婦人洗碗的問題。
原文是今有婦人河上蕩杯,有鄰問曰:杯何以多?
婦人曰:家有客。
鄰曰:客幾何?
婦人曰:二人共飯,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
問不知客幾何?
這道題的大體意思是,有一位農婦在河邊洗碗,鄰居問她家裡來了多少客人,要用這麼多碗,她說客人每兩位合用一隻飯碗,每三位合用一隻湯碗,每四位合用一隻菜碗,一共洗了65隻碗。
最後問她家裡究竟來了多少位客人。
很簡單的一道題,用一元一次方程式就可以輕鬆解出。
假設客人是x人,可用各種碗的個數合起來等於碗的總數的關係,列出方程式解答。
所以她家一共來了六十位客人,顧南煙腦中立刻有了答案。
她看向顧雲澤,隻見後者提筆蘸墨,斂眉沉思片刻。
先是在另一張紙上打好草稿,檢查無誤後方才將答案寫在試題紙上。
顧雲澤給的答案同樣是六十,下麵還附著他的解題思路。
“置六十五隻杯,以一十二乘之,得七百八十,以一十三除之,即得。”
顧南煙頷首,這種解法雖然有些複雜,不過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出來也算是不錯的了。
坐在她身邊的李逸勾起嘴角,垂下頭湊到她耳邊低聲道:“看來是本王多事了,你這二哥本事不小,即便沒有本王的引薦也必能歸於太傅門下。”
他的氣息輕柔,帶著一抹溫熱的皂角香,吹動了顧南煙耳邊的狐毛,讓她不由縮起了脖子。
伸出手揉了揉耳朵,顧南煙無語的瞥了他一眼。
能不能好好說話?
怪癢的……
見李逸沒事人一樣轉身端起茶盞,顧南煙也不好太計較。
心塞的收回手,將椅子往另一邊挪了挪。
正低垂著眸子喝茶的李逸,察覺到她的舉動,薄唇微微勾起愉悅的弧度,很快便消失不見。
沒想到顧雲澤能這麼快給出答案,白太傅驚訝的接過題紙。
待看完後眼前一亮,眼神仿佛發現了瑰寶。
“不錯。”他讚道。
隨後沉吟片刻,再次提筆寫下一題。
這次是一道三女歸家題。
原題是今有三女,長女五日一歸,中女四日一歸,少女三日一歸。
問三女何日相會。
這道題跟方才那道差不多,按照顧雲澤的算法,同樣要計算最小公倍數。
他再次以極短的時間解出,答案同樣是六十。
白太傅撫掌大笑:“甚好甚好,沒想到你對算學也有如此造詣,實在讓老夫意外。”
算學乃他生平所好,平日無事就喜歡解些難題。
對於顧雲澤這個在京城極負盛名的學子,白老太傅早有耳聞,再加上他是顧曜的孫兒,也就更多了幾分關注。
昨日臨就寢前收到李逸的書信,請他收顧雲澤做學生,他當時就已心動。
今日出題考他也不過是興致所起。
要知道這兩道題對於不精於算數的人來說難度不小。
再加上嘉南國並不重視算學,往年科考時也不曾出過這種難度的題。
今年會將這題放在殿試的試卷中,還是他強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