嘹亮的雞鳴破碎了晨曦,宣告新的一天來臨。
東城焚屍所,秦河腦海呈現今夜的最後一場皮影演繹,似幻似真,那是阿其那的一生。
“阿其那”在狄語中是“狗”的意思。
狄族興起於在北至通古斯河,南至朵顏三衛之間的狹長山水之間,是一個漁獵民族。
但凡獵人,對狗必然是十分看重的。
所以“阿其那”三個字並無任何貶義,相反,這是部落貴族給予奴隸的一種極高的肯定和期望。
阿其那出身奴隸,同樣的,這個奴隸和平常理解的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也不是一個概念。
奴隸不是身份,而是一種依從關係,與主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caso.
在狄族內部,隻有從小與主人一起長大的孩子,才有資格做奴隸。
這便是狄國“奴才”二字不僅沒人嫌棄,還趨之若鶩的原因。
換個詞可能會更好理解——心腹。
能在主人麵前自稱一聲奴才,這是極高的榮譽,尋常人根本沒這個資格。
阿其那,是狄王的奴隸。
當狄族依附於大黎之時,阿其那遵從狄王安排,加入了飛魚衛。
飛魚衛十年曆練,他從一個英氣少年,逐步變成了能獨當一麵的精銳,實力也是突飛猛進。
十年時間,他走遍了東土的任何一片山水,見過了無數的人,還和沈煉、屠百狩、龔天行這三個飛魚衛驕子打成一片,結拜成了兄弟,並肩作戰,立下戰功無數,甚至一度受過大黎皇帝的嘉獎,可謂是前途無量。
但就在這時,狄王隨父起兵了。
令人驚歎的事情就此發生。
十年未再謀麵,甚至一度斷絕了書信往來的狄王,僅憑一封輕薄的書信,便將阿其那從飛魚衛召回。
阿其那也沒有任何猶豫便放下了在飛魚衛的地位、前程還有三位兄弟的感情,變成了飛魚衛必殺的叛徒、反賊。
要知道,狄王隨父起兵之時,勢單力薄,族人不過千餘,而大黎在遼東兵馬卻足有十萬餘,而且是攜帶大勝倭寇之威。
可謂是兵強馬壯,將星雲集。
如此局麵,豈止是九死一生,完全可以說是以卵擊石,孤注一擲。
而阿其那卻遵從了主人的召喚,轉變了立場。
這便是忠誠,刻在他骨子裡的忠誠。
狄王賜其稱“阿其那”,可謂是人如其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