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連破
徐振雲獨立於小舟之上,劃槳而行,或左或右,靈活控製著小船方向。
任憑風吹浪打,在寬闊的溪流中,留下一道淺淺的孤影。
一道道落雷,一個個激流,在身畔浮現,看著驚險。但徐振雲置若罔聞,反而在劃槳的同時輕哼小曲,十分愜意!
毋庸置疑,徐振雲是按照自己計算的路線行走,毫無壓力的選擇了“審勢度理”的路線,避開落雷和激流。
如果說要額外“做些什麼”,那就是本身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以免第四關時本身衰竭、被原主魂體替換的事情發生。
這個變故在第四關令他柳暗花明,但在第五關卻有可能成為一個大坑。
就這樣一邊推演、一邊操舟,一邊注意維持精神的良好……
不知過去多久,徐振雲忽然感到眼前一陣恍惚,船隻忽然一頓,然後身體猛地向前一傾。
連忙雙足釘牢,站穩在船上。
徐振雲定睛一看,原來自己已經到了對岸,小舟擱淺在岸邊的沙地上。
恰恰相反,或許正是因為自己身上具備了突破“六合玲瓏塔”的條件,才被選擇了進入這座星墟秘境第一重天的“主秘境”。
徐振雲能破解第五關,自然能夠破第六關——隻要硬實力足夠。
陣戰之道。
因為這個理由,明顯比十分中二的“我乃天命之子”“我是時代的主角”之類要令人信服。
當此雜技式的十八人陣收縮之時,真真是圓坨坨的一塊,十八人宛若一人;但是當其展開之時,卻如同孔雀開屏,足足覆蓋了九人寬、九人高的規模,幾乎將整個巷道完全封閉,水潑不進。
若不信邪,一定要以“有進無退”之心蠻力破之,勢必頭破血流。
神思遊動之間,巷道之內煙塵滾滾,湧現出兩列隊伍。
回頭一看,“通天河”的景象已然不見,天地一轉,自己回到了六合玲瓏塔本體內。
還是毫無新意的金甲衛士,兩列並排,各自九人,總共是一十八人。臉上蒙著青銅麵具,手中持有又長又粗的鐵棍!
徐振雲心意略微一動,掌心也浮現出鐵棒,隨即足下奮力一躍,衝了進去!
“大北鬥陣”裡那個用語言欺詐的金甲頭領所說的話,用在這一關,卻恰好是真相。
徐振雲也不與其餘的金甲衛士多做糾纏,身影一縱,三兩個起伏,已然抵達巷道終點的位置,瀟灑回頭。
一舉確立了真實的信心,徐振雲發現自己身體的恢複也在加快;在前五關中消耗的精力、體力也漸趨圓滿,變得神采奕奕。
渡河成功!
沒有在靠岸之前道心破碎而沉船!
徐振雲心中異常歡喜。
這一關,是第三關“大北鬥陣”的反麵。類似於第五關“通天河”和第二關“真幻青陽壁”之間的關係。
當然,這一切都是徐振雲的猜測和推演,他並沒有絕對的把握。
棍陣彈性極足。
且其言下之意,分明是隱約承認了前一個“來客”挑戰獲勝了。
徐振雲不認為自己真的天命所歸、有什麼“主角光環”附身。
徐振雲每次衝擊,似乎都無功而返,遇到了此十八人陣強有力的收縮和反擊,然後絕不用強、從容後撤!
如是,三進三退。
但心中振奮的同時,徐振雲依舊保持冷靜。
這是從梁宏博的話中得到的啟示——最近數千載以來星墟秘境持有“天地定序、天不作難”的道理。入選之人,和星墟秘境本身的位格,達到一個大致的穩定平衡。
九人結合成陣互成犄角;又有六人站在九人的肩膀上;最後又有三人,站在中間層六人的肩上,呈現一個立體形態。
徐振雲此刻精神、體力均處於最佳狀態,居然有一種十分從容的味道,不徐不疾。
在完整了閱讀了所有的“光團”之後,徐振雲心中隱然有一個大膽的猜想——自己有可能是這一關的“天選之人”,可以光明正大的違背道心選擇,而不會受到懲罰。
塔中依舊安靜,幽森肅穆。
如果是最後一種情況,那可真令人惋惜。
這十八人陣看似彈性十足,實則每一次開合,樞紐之人都承受著極重的負擔。破陣之人隻需要能夠順應陣力後退三次,如釣魚熬鷹,令陣中樞紐之人不堪重負,則此陣一擊而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