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神話(充軍)_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影視諸天從流金開始 > 第597章 神話(充軍)

第597章 神話(充軍)(1 / 2)

“這是?!這些東西…趙府令是從哪裡來的?”

蒙恬翻看完手裡厚厚一疊資料,驚疑不定地看著易華偉。

作為常年跟匈奴騎兵交戰的將領,蒙恬自然明白馬鐙、馬鞍、馬蹄鐵對一個騎兵的戰力提升有多大。

秦朝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開始大規模擴充騎兵。秦國在邊境地區分置“外黃門”、“內黃門”兩大騎兵營,每營有三千名騎兵,同時還有“侯服騎”、“千人騎”等特種騎兵部隊,總數達到了五萬以上。

在裝備上,秦朝的騎兵也配備了更為精良的馬匹、盔甲、長槍、鋼劍等武器和防護裝備。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曾下令將馬匹進行分類,按照品種、年齡、體型等因素進行劃分,以便精準配置給相應的騎手。此外,秦朝的騎兵通常還會配備強弓硬弩等遠程武器。

但秦軍的騎兵部隊是以輕騎兵為主,快速機動,強調遊擊戰術,能夠在戰場上進行突然襲擊、追擊和破壞敵軍陣線等任務。同時與秦軍的步兵、車兵等其他作戰部隊相互配合,形成嚴密的立體作戰體係。

秦朝時期的騎兵數量、裝備和戰鬥力都有很大提升,成為了秦國的主力部隊之一,對於秦國的統一和擴張發揮了重要作用。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誰擁有一支精良的騎兵部隊誰就能縱橫天下。但騎兵的作戰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跟隨著騎兵裝備的發展而一步步演化,最終在蒙古帝國時期達到了巔峰。而決定騎兵作戰方式最重要的一個裝備就是——馬鐙。

有過騎馬經曆的人應該知道,騎馬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奔馳起來的馬上保持平衡就不容易了。

再想象一下,騎兵們如何在奔馳的戰馬上揮舞兵器高接抵擋、突刺劈砍呢?所以最初的騎兵,很少參與肉搏戰。都知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故事。“騎射”才是騎兵最初的主要作戰方式。

大秦的騎兵既要有較好的彈跳能力上馬下馬,又要靠雙腿的力量夾住馬的肚子,還要有腰臀力量和技巧保持平衡,讓自己可以穩穩地騎在馬背上。同時還要騰出至少一隻手用矛去刺敵人,所以需要較好的身高、體能、素質、訓練。所以說,這時期的騎兵,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極少數優異人材的專利。

想想,秦國近三千萬人口,百萬虎賁才挑選出五萬不到的騎兵,不是沒有馬,而是沒有騎士。

《史記》關於長平之戰記載得很簡練:

…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這裡的“五千騎”就是指的秦軍的輕騎兵。騎兵對馬的駕馭能力有所加強,但大多數騎手們的雙手仍然不能解放出來。輕騎兵依然不能裝備殺傷力較強的冷兵器,隻能攜帶輕弩、短刀、短矛等。

如果這個時候的騎兵需要射箭、射弩,那麼大多數騎兵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在騎馬跑到距離敵軍敵營一定距離的時候,騎兵們會跳下戰馬,拉弓架弩,然後射上一兩箭,最後迅速跳上戰馬離開。因為他們要當心敵軍的強弓和擲矛手。

這時候的將領們還沒有意識上“爬上戰馬”、“跳下戰馬”、“雙手不解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馬鐙或者類似馬鐙功能的東西並沒有發明出來。

因此,沒有衝擊力強、殺傷力強的騎兵,更不會有重裝騎兵,至少在西漢以前,沒有類似於馬鐙功能的工具,騎兵們隻能承擔偵察敵情、騷擾後勤、借助天塹阻斷和偷襲空虛敵營的戰場功能。

而在馬鐙沒有發明之前,不僅騎兵的作用發揮不出來,就是戰馬也一樣。比如給馬匹安裝護甲、尖角等就顯得多餘了,騎兵作用不大,不用額外花錢裝備馬匹。

可以說,易華偉拿出來的雙邊馬鐙將會騎兵成為冷兵器時代步兵的夢魘,戰爭的主角,導致戰爭邏輯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而馬蹄鐵不僅可以加固馬蹄,有效隔離地麵堅硬的物質防止馬蹄磨損,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長戰馬的壽命。

有了可以全力衝刺的戰馬,以大秦騎士的身體素質,加上雙邊馬鐙,解放雙手後的騎士,可以更長時間地騎著戰馬,揮舞著長刀,可以隨時在馬上背上拉射強弓,成為真正的“馬背上的民族”,震撼和鞭撻整個世界。

“嗬嗬~,我說我是做夢的時候有個白胡子老頭教我的你信不信?”

看著一臉震驚的蒙恬,易華偉笑了笑:“你應該知道,我跟易小川來自同一個地方。這些東西,在我們那裡連小孩子都知道。”

“這…這不可能!”

蒙恬不敢置信地連連搖頭,易小川雖然有時候會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但蒙恬隻當他是胡言亂語,如果易小川知道,為什麼不告訴他?難道他不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

“蒙將軍,”

像是看出蒙恬所想,易華偉笑了笑:“我知道,易小川自然也知道,而易小川為什麼不告訴你,那就隻有你自己去問他了。”

“關於馬鐙、馬鞍、馬蹄鐵這幾樣東西,陛下有令,此事嚴禁外泄,所有經手工匠需嚴加看管起來,做出成品確有成效,陛下重重有賞。”

頓了頓,易華偉看著蒙恬道:“這衛生防疫手冊,可以有效減少民夫們身染疾病的概率,我已經稟奏陛下,陛下同意以你這三十萬民夫作試點,若有成效,則在全國施行。”

“諾!蒙恬領命!……你會這麼好心?這防疫手冊若真有用,也算你做了點好事……那這個呢?”

聽著易華偉已經稟明秦始皇,朝鹹陽宮方向行了一禮,蒙恬心頭的疑慮打消了一點,拿起最後一份手冊看向易華偉:

“這宿麥磨成粉,果真比麥飯好吃十倍?”

“宿麥”,是這時期人們對冬小麥的稱呼,小麥是外來品種,殷周時期才傳入中原。最初的時候,小麥的栽培季節和原有的粟、黍等作物是一樣的,即春種而秋收。

但漸漸地,擅長種莊稼的周人農夫卻發現,小麥的抗寒能力強於粟而耐旱卻不如,最適合小麥播種生長的,不是春天而是秋天。於是,當某位不知名的周人農夫試著將一捧麥種留到秋初才播種時,冬小麥,也就是“宿麥“便應運而生了。

由於北方的糧食作物多是春種、秋收,每年夏季常會出現青黃不接,引發糧食危機,而冬麥正好在夏季收成,可以繼絕續乏,緩解糧食緊張,於是便受到了重視,順利躋身五穀之一。

可麥子雖然成了五穀之一,但這不代表世人喜歡吃麥。蒸熟的麥飯難嚼,吃到肚子裡還不好消化,所以麥飯被世人人認為是“野人農夫之食”,相比粟、稻來說,種植麵積並不大,隻算“雜糧”。在秦國,麥飯一般是拿來讓刑徒吃的,官吏食麥飯被視為清貧廉吏,在平民中亦然。

這年頭對麥子的食用方式,要麼直接煮粥,要麼用來製麥芽糖這種奢侈品,以及昂貴的小吃,確實有些暴遣天物了。

雖然魯班發明的石磨已經是富戶常見的家什,傳入秦國也起碼有幾十年了,隻可惜,秦人隻把磨出來的麥粉拿來做些小吃,從未試著把它們作為主糧。

“嗬嗬,蒙將軍怕不是忘了我的出身?”

易華偉淡淡一笑:“如果蒙將軍不信,趙高可以讓人現場給你做一份就是。”

“將軍!”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走了過來,湊近蒙恬,附耳低語。

“把她們全都帶進來!…趙府令先等等,一會再看看趙府令的廚藝吧。”

或許因為這幾件禮物太過重要,蒙恬的態度好了不少,抬頭看了易華偉一眼,扭頭朝親衛吩咐道。



最新小说: 大炎極品九皇子 穿成病弱農女,異能致富全家團寵 係統穿書:女頂流人設全崩 開局充值50億,我以陣法成神 萬古天帝 掌中囚歡 離婚後,瘋批總裁夜夜敲前妻房門 靖康之恥?本太子殺到金狗叫爸爸 大唐:質子十年,率百萬大軍歸來 他怎麼混進娛樂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