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專門讓少府給自己查了查齊地濟北、臨淄、膠東、琅琊諸郡的鹽產量,結果差點沒氣炸!
田齊之時,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精湛的煮鹽技藝,每年煮海所得之鹽多達十多萬鐘。那堆積如山的白鹽,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龐大需求,還通過貿易為國家帶來了巨額的財富,使得齊國盛極一時。
如今到了秦朝管理這些鹽場,產量竟然大幅縮水,僅僅隻有五六萬鐘。這巨大的落差讓秦始皇難以接受。
從去年起,秦始皇已經數次下達嚴令,勒令海濱諸郡對鹽場進行全麵整改。他期望通過嚴格的管理和督促,能夠提高鹽產量,增加鹽稅收入。然而,一次次的反饋都讓他大失所望,效果始終不儘如人意。
可趙高竟然言之鑿鑿地說自己義妹有辦法讓鹽場的產量翻倍,而且據他所言,目前已經初見成效。這一消息無疑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千層浪。對於秦始皇來說,這才是他最為關心的問題。
出於對“匠神”伊蘭的好奇與期待,秦始皇急切地想親眼看到鹽場的新變化,渴望證實趙高所言非虛。
如此想著,秦始皇結束了朝食。走出宮殿,決定親自前往莒縣日照市)入海口的鹽場,實地考察情況。
隨著秦始皇一聲令下,車隊緩緩起程。車輪滾滾,揚起一片塵土。
一個時辰後,龐大的車隊緩緩抵達了入海口的鹽場。眾人放目望去,那青藍色的汪洋如同無儘的畫卷,占據了視野的大半。洪波湧起,浪濤翻滾,仿佛日月星辰儘皆出自其中。初見此景,隻讓人覺得蔚為壯觀,那磅礴的氣勢瞬間一掃眾人胸中的塊壘。
很快,秦始皇的目光就被海灘上那些阡陌相連、一塊塊被分割如田的鹽場吸引了過去。秦始皇微微眯起眼睛,神色中滿是思索。
“說說罷。”秦始皇看向趙高,手指著這些鹽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就是伊蘭發明的新曬鹽之法?”
“正是!”
易華偉躬身道:“陛下,齊人近千年來不斷煮海製鹽,使得沿海柴木耗儘,需得從更遠的丘陵運柴木過來,成本奇高……”
這年頭的海鹽,基本都是靠煎煮得來的。其方法和熬糖差不多,先在大釜裡煮得高濃度鹵水,再轉移到小釜中,最後得到白色半球體,這就是煎好的鍋鹽,再敲碎打散,就成了散賣的海鹽。
煮鹽的黃金時段,是每年十月至一月間。這段時期是農閒,幾乎全齊地海濱的百姓,都會被發動起來,伐薪挑水,煮海為鹽。三個月,便能得鹽三萬六千鐘!這個數字,到田齊時翻了三倍,每年產十萬鐘。膠東的產量大概是五萬,但價格卻越來越貴,因為消耗的木材實在太多。加上重稅,產出的官鹽之價,跟蜜糖差不多。而同樣的方法,私鹽價格卻是官鹽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老百姓又不傻,肯定是寧可偷偷買私鹽了。
成本日益提高,銷路也被私鹽擠兌,膠東官鹽擴大再生產自然成了空談,這也是膠東產官鹽越來越不景氣的原因。
易華偉繼續道:“於是臣的義妹便想到北地郡花馬池製鹽的法子,不必煎煮,直接以陽光與風吹曬而得……,陛下,請跟我來。”
說著,易華偉在前麵帶路,引領著秦始皇往海邊的鹽田深處緩緩走去。最先靠近的,是一個個坑窪之地,但這些可不是用來曬鹽的,而是專門製泥之處。
在這片海灘上挖掘的坑中,此時正滿滿地蓄著上次漲潮留下的海水。一群隸臣妾光著腳丫站在其中,手中持著帶齒的木耙,縱橫交錯地耙動著海水與泥沙,在熾熱的太陽暴曬下,海水與泥沙漸漸混合,變成了板結的塊狀物。隨後,這些塊狀物被一塊塊送去後方。
易華偉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說道:“這是製鹽的第一步。”
群臣們麵麵相覷,滿心疑惑,因為在他們看來,那些板結得黑乎乎的泥塊,與那白花花的鹽似乎毫無關係。
易華偉也不急於解釋,接著又將眾人引到了數條平行的溝渠處。他緩緩說道:“這是薑齊時就已修築的溝渠,曆經數百年,其目的是利用海潮,使海水經溝渠灌入蓄水塘,以便於取水煎煮。”
一行人順著溝渠,緩緩走到巨大的積水塘邊。這裡的海水被分到較淺的鹽池中,經過數日太陽的暴曬,水位略有降低。易華偉指著鹽池道:“這是製鹽第二步。”
每個鹽池邊,都架著一個畜力水車。蒙著眼睛的驢子在持續轉圈,帶動水車,源源不斷地將塘內海水提取,傳到下一站:濾池。
濾池的形製酷似梯田,每一層出水口都設有數層竹席,由固定的竹筐所承,還墊著竹片和茅草。含有大量鹽分的硬泥板被放置在中間。從蓄水塘處引過來的海水進入濾池後,從高往低流,在進入下一層前,先通過水位差被過濾一道,然後接連往複,一直濾上五六道才罷休。整個過程,短則一日,長則兩日。
易華偉詳細地解說道:“這是製鹽的第三步,淋鹵。整個過程雖然漫長,但過濾一天到兩天後,在最下層的濾池,就能得到濃度較高的鹵水!要知道,隻靠風吹日曬的話,這個過程需要十數日才行!在製好鹵水後,鹽工們會揪下一段灌木判斷鹵水的濃度。若枝條漂浮在鹵水水麵上,表明鹵水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濃度,可以曬鹽了。若沉沒到水底或懸浮於水中央,則表明鹵水濃度不足……”
秦始皇聽著易華偉的講解,微微頷首,神色間若有所思。
一路走來,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曬鹽的鹽田中。易華偉令工匠略加改造,開挖了一些矩形的田畝,下麵以石磚為底,淺而廣。濾池處合格的鹵水被工匠隸臣們用小木桶挑至此處,澆灌在鹽田裡。
眼下正值午後,烈日炎炎,加上海風迅猛,鹵水在不斷蒸發。鹽田底部已形成了晶瑩的鹽粒,待水分完全乾後,隸臣妾們又下到田中,用鏟子將鹽堆起來,每塊鹽田裡,都能積得半人高的鹽丘。
這些鹽丘看上去十分喜人,秦始皇讓人勺了一盞鹽來看看。卻見此鹽雪白細綿、品質純正,色澤竟不亞於安邑鹽。原來,先前的濾池鹽泥、竹席漏網,除了增加鹵水濃度,還有一個用途,就是過濾海水中的雜質。故鹽田裡的鹵水看上去十分潔淨,曬出的鹽雜質也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