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的時候,拉馬克院士並不太情願接受執政官的建議,將自己與團隊的大部分精力,放到原本研究不多的植物豌豆)那邊。
可等到安德魯在兩人的私下會晤中,漫不經心的提出一個“生物進化論”的超前觀念時,拉馬克院士的小心肝隨即就變得怦怦直跳。那是他知道,自己改寫或是重寫人類發展史的機會即將到來了。
在另一時空裡,拉馬克院士第一次從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方麵探討了生物進化的動力,為達爾文進化理論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由於當時生產水平和科學水平的限製,拉馬克在說明進化原因時,把環境對於生物體的直接作用以及獲得性狀遺傳給後代的過程過於簡單化了,成為缺乏科學依據的一種推論,並錯誤地認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發展的趨向,以及動物的意誌和欲望也在進化中發生作用,而最終未能改寫人類的進化與發展史。
與豌豆的遺傳基因相比,《物種起源》的破壞力猶如核彈級,差不多直接宣告“唯心神造論”的破產。
隻是在此時,安德魯還不想與天主教廷徹底翻臉。所以,拉馬克院士也不得不向安德魯執政官做出了保證,在沒有後者的同意之前,絕不公開相關的研究結果。
……
在科學家的世界裡,通常有兩種推動科技發展的創造力。
第一種,是學者們從過往的,大量的經驗或實驗之中,得出一個符合客觀事實與普世價值的定律、法則、規律。
比如說,最終形成於19世紀中葉的“能量守恒及轉化定律”,是經曆了上百年的演變、發展與完善,屬於包括拉瓦錫在內的,上百位優秀科學家的集體智慧結晶;
第二種,就是偉大的“靈光一現”,先有了蓋棺定論的成果。然後,再從一係列的實驗中進行“倒推”,驗證其合理性與真實性;
比如說,原子理論起源於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的著名學者,德謨克利特。隨後,歐洲的科學家們用了2乾多年的時間,這才充分驗證了德謨克利特的這種天才想象。
毫無疑問,法國科學界眼中的安德魯弗蘭克,就是類似德謨克利特的天才。比如說安德魯今年年初,以一種談話交流的方式,提出的“細菌假說”,如今已正式認定成為“細菌學說”。
那是在法國工程師、技師的不懈努力下,列文虎克的高倍顯微鏡光學經曆了成功改良,不僅成本大大降低,可以進行大規模製造;更重要的是,高質量消色差浸液物鏡的出現,這使顯微鏡觀察微細結構的能力大為提高,可以細致入微的觀察細菌等微生物。
此外,“血液血型假說”目前尚在驗證中。然而過往的實驗已充分驗證了安德魯某些天才般的設想。
於是乎,在法國、英國、荷蘭、德意誌、西班牙與俄羅斯的一些科學家、醫生和學者,已將血液的各種成分,完全依從了安德魯的命名規則,這其中除了血型的a型、b型、o型與ab型,以及還需進一步驗證的稀少血型外,還有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漿蛋白等等。
通常而言,“血液血型假說”,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說”,其最終確立時間也就是明後兩年的事情了。
除此之外,還有被科學界譽為“安德魯弗蘭克三大假說”中的最後一項,“遺傳與基因假說”。
與前兩個“假說”不一樣,當安德魯拋出“遺傳與基因假說”的時候,絲毫沒談及自己的考察依據,直接提出了遺傳規律、遺傳因子的分離規律及遺傳因子的自由組合規律。
基因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製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彆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自由組合定律:控製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乾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此外,相對性狀中存在著顯性和隱性的原理。
今年年初的時候,安德魯就已將“遺傳與基因假說”的驗證工作種植豌豆),交給了博物學家,拉馬克院士。
儘管後者一直以動物研究而著稱,但安德魯還是成功說服了老院士,在法蘭西植物園的溫室棚裡,種植了10多個不同品種的豌豆,並相互之間進行雜交,觀察仔細雜交後它們所表現性狀,把它詳實地記錄了下來。
拉馬克院士和他的助手們經過統計發現,紫花和白花的比例是三比一,也就是說每四株豌豆苗裡就有一株是白色的.
安德魯給予的解釋就是,所有的生命體,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類,他們的基因,都是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
如果用a來代替紫色基因,用a來代替白色基因。aa和aa經過雜交之後,就會得到aa雜合體的豌豆。豌豆雖然是自授粉植物,但它的花裡還是有雌蕊和雄蕊。雜合體aa經過自授粉之後,就會得到aa\aa\aa\aa,四種結合方式的豌豆。就會得到三株紫花豌豆和一株白花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