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普法爾茨選侯國的大部分城堡要塞,它們主要是靠厚牆和高塔的老式堡壘來防禦外敵進攻的,而多森海姆要塞屬於建造於低矮山崗之上的“沃邦要塞”,也是一座能夠經得起火炮狂轟濫炸的堡壘要塞。
法國的“勝利者臼炮”的優勢在於,它擁有當下其他炮火中無法企及的4公裡超遠射程,而且能從數百米高的天空中以垂直落地方式,直接攻擊地表建築物最薄弱的部位頂部。
雖說這種大口徑臼炮的精度很一般,甚至說比較糟糕。但如果是集中火力,實施猛烈轟炸,總會有機會直接命中目標。在大部分情況下,隻需要兩、三枚從天而降的100公斤大鐵球,就能導致其頂部坍塌,從而擊毀一座城堡的主體建築。
然而,依照沃邦要塞建造標準修築的多森海姆要塞,是由外圍斜坡、隱蔽道、護城壕、橫斷阻隔牆、空心棱堡、三角堡、屯兵所、城牆、胸牆等一係列看似繁雜,但錯落有致的防禦建築群構成。
更為關鍵的,是要塞建築物大都覆蓋著2到3米,甚至更厚的泥土。以空心棱堡為例,其主體厚實,並且高度大大遠低於中世紀城堡的塔樓,而且表層的覆蓋泥土足以吸收火炮彈丸的衝擊力。
戰鬥開始之初,勒費弗爾第六軍的炮兵部隊,動用了12門“勝利者”臼炮,以及數十門12磅與8磅的加農重炮,對著多森海姆要塞,持續了長達七天的狂轟濫炸。
然而其結果,法軍的火炮覆蓋僅僅摧毀了多森海姆要塞的幾段泥土城牆或是少許胸牆,但對於防禦主體的斜坡、隱蔽道、棱堡、三角堡,以及隱蔽的炮兵陣地等造成的破壞程度,幾乎可忽略不計。
不過,炮擊的效果也不是沒有,至少保證了工兵部隊在要塞外圍的土木工程得以順利進行。畢竟,唯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在麵對沃邦標準建造的軍事要塞時,就必須使用傳統的沃邦攻城法,
所謂的沃邦塹壕攻城體係,就是要在守軍炮兵火力射程之外,也就是兩公裡左右,首先由專業工兵挖掘一條環繞城堡的塹壕,壕深1米到1.2米,挖出的土堆向城堡一側,形成胸牆。
然後由這條基本塹壕出發,工兵向城堡方向之字形挖掘壕溝,這種鋸齒狀壕溝可以有效防止守軍縱向炮火對工兵的殺傷。
當掘進至距城堡五六百米時,工兵開始旋轉方向,挖掘一條與基本塹壕平行的前沿塹壕,兩種壕溝的深度與構築方式相同,前沿塹壕挖掘成功之後,攻城部隊將火炮拉近至前沿塹壕,利用胸牆掩護隱蔽開火。
如果這種精準炮擊仍不奏效,則以同樣方式再向前挖掘出第三條,第四條塹壕,直至用火炮徹底摧毀守軍防禦。
在包圍多森海姆要塞的14天裡,法軍通過第一條平行塹壕與之字形壕溝,完成了第二條塹壕的建造,成功的將多門12磅炮、8磅炮和6磅炮,構築在守軍的外圍斜坡下方,而不斷隆起的土堆成功阻礙了守軍炮手的視野,製造出一座座讓守軍抓狂的視覺盲區。
守軍指揮官曾調用七八門火炮,想要掃清這些土堆胸牆),但立刻遭遇法軍炮兵三倍火力的猛烈還擊,在損失了大半火炮後,不得不暫時放棄。
第二天拂曉時分,趁這天色未亮,要塞指揮官派出了兩百名守軍士兵,摸黑潛伏到法軍陣地,想著破壞隱藏於第二道平行塹壕與之字形壕溝的30多門火炮。
非常不走運的,是德意誌守軍在小心翼翼下到防步兵斜坡的時候,還是不出意外的觸碰到法國人設置的小機關。那就是法軍士兵吃完的白口鐵空罐頭用鐵絲串聯在一起,裡麵還放有小石子,但凡稍加觸碰,這種鐵質空罐頭就像風中的鈴鐺一樣,響個不停。
這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參與歐洲戰場的美軍士兵無意發明的“空罐頭警戒哨”非常陰毒,如果再配置蛇腹型鐵絲網、塹壕、機槍與後方火炮,根本就是進攻步兵們的地獄之門。
很快,得到示警的法軍士兵反應過來。炮兵們首先向天空持續發射了幾枚燃燒彈,在漆黑的夜空中劃出的一道道亮光,將偷襲者的身影顯露無遺,成為負責警戒炮兵陣地的來複槍連隊的精準打擊目標。
幾分鐘後,等到法軍炮手準備換上第二輪霰彈時,前沿陣地上隻留下敵人的密密麻麻的屍體,或是重傷者在臨死前的痛苦呻吟。
黎明過後,天色開啟。
負責圍城戰的法軍指揮官,米歇爾·內伊準將,向多森海姆要塞派出了第三波勸降信使,希望守軍指揮官在經過昨晚的失敗偷襲後,能變得理智一點,繼而繳械投降,結束這場不必要的殺戮。
然而,敵軍指揮官很是固執的第三次拒絕了法軍的勸降,從此時開始,法軍理論上可以肆無忌憚的加以攻擊。即便日後守軍主動提出投降,作為進攻一方的內伊將軍也不用加以理會了。
從地理上看,多森海姆要塞位於內卡河北岸,與南麵的海德堡一道,扼守著從曼海姆通向德意誌腹地的東西方交通要道。
所以,上萊茵集團想要借助內卡河逆流而上,以及河穀兩岸的道路,就必須拿下多森海姆與海德堡。至少也是其中一個。
海德堡是一座人口稠密的城市,還是普法爾茨選侯國的臨時首都,一旦實施強行攻城,不可避免會造成一些無辜平民傷亡。除了政治外交上的影響外,也會給上萊茵集團的後繼進攻,造成一些麻煩。
基於此,第七軍軍長勒費弗爾這才要求實施圍城的指揮官內伊將軍,務必拿下多森海姆要塞。與此同時,這座堅固要塞裡麵隻有兩乾多名德意誌軍人,並沒有其他平民的存在。
然而,令內伊趕到有些困惑的,是軍長勒費弗爾居然並沒有規定攻占多森海姆要塞的最後期限。即便是內伊向長官再三確認,勒費弗爾軍長隻是含糊其辭的回應說,讓他稍安勿躁,等候命令。
事實上,勒費弗爾也不清楚如何限定時間表,那是他收到了頂頭上司佩裡尼翁將軍的命令,後者告訴第六軍軍長,這是安德魯統帥的要求。至於為什麼,估計誰也不知道。
就在多森海姆要塞第三次拒絕投降的第三天上午,已經晉升一級的夏塞波中校,帶著巴黎軍械所的一群工程師乘坐一艘蒸汽輪船,在多森海姆要塞附近的內卡河北岸登陸。
很快,一行人在憲兵隊的護送下,直接來到內伊將軍的戰地指揮部。夏塞波中校向戰地指揮官出具了安德魯統帥簽發的命令。
而在兩小時之前,內伊也先後收到了兩位上司,上萊茵集團總指揮佩裡尼翁將軍,以及第六軍軍長勒費弗爾將軍的命令,要求他務必配合夏塞波中校完成一項秘密任務。
“中校,我可以詢問一下,你們即將執行的是一項什麼性質的任務?”內伊對著帶隊的夏塞波試探性問了一句。
“抱歉將軍,我們無可奉告。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直接向位於蘭道大本營的統帥部詢問。”夏塞波中校冷冰冰的回應道。
儘管內伊的主動性一貫很強,有時候還過於魯莽和衝動,但絕不是拿著自己前途開玩笑的人。很快,內伊就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夏塞波中校身後,幾個由橡膠製成的密封箱。
“內伊將軍,我們現在需要接管陣地前沿的炮兵陣地。嗯,不要太多,6門8磅炮就足夠了。”夏塞波中校在簽收了那幾個橡膠密封箱後,他又轉身,對著一旁陣地指揮官說道。
對此,內伊自然懶得去管,他高聲叫來了自己的副官,讓後者帶著這群神神秘秘,且趾高氣昂的巴黎佬趕往第一道塹壕,去找炮兵指揮官波裡奇少校。
“將軍公民,還有一件事,需要你負責執行!”隨行的憲兵上尉走上前,將一份由安德魯統帥親自簽發的命令交給了內伊……
“什麼?中校,你要接管我的炮兵陣地,還要發射你帶來的特殊炮彈?”波裡奇少校很是疑惑的問道。直到陪同前來的內伊將軍的副官,向這位炮兵指揮官說明了相關情況,後者才願意服從巴黎中校的命令。
夏塞波之所以選擇波裡奇少校麾下的8磅炮,那是事先有準備的。在此之前,這些火炮都被軍械所的工程師,提前改造成為拽拉繩子來發射炮彈的方法,也就是先進的“牽引式發射”。
這種方法的原理和槍械的原理是一樣的,發射炮彈的那根繩子,一頭由士兵拽拉發射,另一頭係上了一枚撞針,使用撞針來引燃炮彈內部的火藥,進而使炮彈發射。
彆看這種方法簡單僅需士兵拽拉繩子即可發射,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炮彈發射所帶來的後坐力形成的巨大衝擊傷及士兵,士兵就可以利用繩子在遠處引發炮彈。
不過,包括波裡奇少校在內的大部分法國炮兵指揮官,都還是習慣於借助火鐮來直接給火炮點火。
“少校,守軍的防禦火炮情況怎麼樣?”夏塞波中校問。
波裡奇少校回道:“目前擺放在外麵的守軍火炮都已被我們摧毀了,估計還有20門火炮隱藏於通道裡。通常狀況下,隻要我們一開炮,守軍炮手就會將火炮推出來,與我們對射。”
夏塞波中校說:“很好,少校!一小時之後,等到我下令開火時,就讓你的12磅炮和6磅炮實施三輪炮擊,然後將所有人從第二道平行塹壕,撤回到第一道塹壕。明白嗎?”
“明白了!我現在就去告知我的炮手弟兄們。”少校點了點頭,轉身離開。
夏塞波中校也對著一旁的軍械所工程師們說道:“我再強調一遍,將a填充到炮彈之前,必須要在炮彈內表層塗上石蠟,然後再將石蠟浸透的裝有a的布袋放入炮彈內部。簡而言之,務必保證在炮彈發射前,隔絕a與一切金屬的直接接觸,好讓我們能活著回巴黎!”
至於夏塞波中校所說的a,就是3個多月前,安德魯執政官親自要求中校研製的苦味酸炮彈,acidepicrie。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