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拿破侖率部南下,大肆掠奪教皇國及其邦國的巨額財富的時候,安德魯開始在斯圖加特附近的海爾布隆,也就是蘇爾特的第八軍駐地,秘密組建一個德意誌軍團,也就是由德意誌人組成的,隸屬於法國的軍隊。
與法國的軍一級作戰單位一樣,這個德意誌軍團將包括兩個步兵師團合計1.7萬),20個騎兵中隊約2乾人馬),一個軍屬的重炮團1乾人),工兵營、一個輜重營,以及戰地醫院。該軍團的作戰人員保持在2.2萬人左右。
這一支德意誌軍團是依照法國與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三國達成的軍事結盟條約而組建的,其中巴登公國,將負責提供騎兵部隊和戰地醫院;而符騰堡公國,提供一個步兵師團、軍屬工兵營和輜重營;至於巴伐利亞公國,負責一個步兵師團和軍屬重炮團。
德意誌軍團的全部武器裝備,將采用當下法軍的製式武器,其中的一部分精銳部隊還將使用法軍最新式的米尼線膛槍,軍屬重炮團也將配置“勝利者臼炮”。
其主要目的,不完全是為了提升德意誌軍團的戰鬥力,更多卻是鼓動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三國,以及後續的德意誌諸侯購買法國軍隊的製式武器,尤其要把法軍即將換裝的過時武器裝備拋售出去。
至於德意誌軍團的所有軍費軍餉,以及傷亡殘疾的撫恤金,分彆由巴登、符騰堡與巴伐利亞三國共同分攤。
依照規定,德意誌軍團將遵從法國野戰部隊的軍一級標準,在3到4個月的時間內,也就是在1796年11月之前,正式建製成軍,隨即歸入法軍統帥部下轄的上萊茵集團指揮,參與對奧地利的戰鬥。
毫無疑問,德意誌軍團的總指揮一定是法軍將領,隻是在具體人選上,總參謀長貝爾蒂埃與上萊茵集團總指揮佩裡尼翁爭議很大。
對此,身為最高統帥的安德魯,表現的也不偏不倚,讓他們二人協商解決,反正德意誌軍團的成軍時間還早得很。
而且,安德魯也並不太看好這個德意誌軍團的實際戰鬥力。這不過是將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三國拉上法國戰車的一種政治手段罷了,充其量隻讓效忠自己的德意誌軍隊清掃戰場,看押戰俘營的戰俘,守衛後方的交通補給線罷了。
法屬德意誌方麵軍進入西南德意誌腹地之後,明麵上的法軍有22萬總兵力。然而實際能夠投入戰鬥的部隊,不過17萬,那是需要4、5萬人駐防補給線沿途的城堡要塞,以保障軍需供應的順暢。
一旦戰爭推進到多瑙河中下遊,也就是哈布斯堡與奧地利統治的核心區域,統帥部還必須大量增加補給線的駐防部隊。
總參謀部預估,前線的22萬法軍,可以用於進攻的野戰部隊應該不會超過17萬,這還是得益於蒸汽運輸船的大量使用的結果,否則這一數據會下降到11到12萬。
如今的意大利戰場就是這樣的情況,從大後方的尼斯到最前線的曼圖亞要塞,已經幾輪補充兵源的法屬意大利軍團,其總兵力已經超過了12萬,但每次拿破侖用於野戰的兵力也隻有4萬人左右。
很多時候,安德魯在麵對地圖的時候,他就恨不得雙手一揮,變出一條中南德意誌境內的鐵路,與斯特拉斯堡的鐵路樞紐直接對接。如此,安德魯可以輕輕鬆鬆將20萬法軍運到維也納城下。
回到眼下。雖然巴伐利亞公國的君主卡爾·泰奧多爾已正式認可了與法國簽訂的那一份兩國密約以及軍事同盟協定,然而慕尼黑方麵卻希望在10月初正式加入反奧同盟。
這是巴伐利亞首相蒙特格拉斯提出來的,他希望先等到奧地利人在北意大利的徹底失敗,這樣巴伐利亞就可以單獨從奧地利手中獲取蒂羅爾地區,而無需或是少向法國支付那1500萬法郎的援助費。
當負責談判的巴泰勒米就此事向第一執政彙報時,安德魯略一思索就點頭同意了,他隨後還笑著說:“慕尼黑的君主、王儲與首相,如果不碰個頭破血流,是不知道蒂羅爾問題的複雜性。”
在血腥的三十年戰爭後,蒂羅爾人早已不認同瑞士和巴伐利亞,而是臣服於更為寬容的哈布斯堡家族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如今的弗朗茨二世不僅延續了之前的政策,還允許蒂羅爾籍士兵隻保護他們自己的家園,而無需跟隨帝國出征。
另一時空中,在得到了蒂羅爾地區之後,巴伐利亞政府不但不懂得如何籠絡人心,還橫征暴斂,乾預本地的風俗、強行征兵,這就招致了蒂羅爾人民的仇恨。
不久,蒂羅爾的當地民眾就發動了起義,並得到了原主人哈布斯堡的暗中支持。蒂羅爾起義軍的領導人是一個名叫安德烈亞斯·霍費爾的客棧老板,此人是時勢造就的英雄。起義軍打得相當不錯,多次擊敗巴伐利亞軍隊和德意誌雇傭兵……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巴伐利亞與奧地利的關係重新回到世仇狀態,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安德魯不用擔心兩國再度同流合汙。
6月下旬,在法奧兩軍為期15天的停戰期一結束,法屬德意誌方麵軍上下萊茵集團的22萬大軍再度重新集結,準備向盤踞在法蘭克福、維爾茨堡與紐倫堡一線的10萬德意誌聯軍發動進攻。
此刻,德意誌聯軍號稱10萬,但真正效忠哈布斯堡家族的軍隊奧地利人、波西米亞人與匈牙利人,統稱為奧軍),其總兵力不過6萬,其餘的4萬人不是忠誠度值得懷疑,就是戰鬥力孱弱的諸侯國軍隊或是雇傭兵。
可即便如此,遠在維也納的弗蘭茨二世皇帝,聽從了樞密院的建議,要求卡爾大公務必在一周內再度抽調1萬奧軍,緊急南下增援在蒂羅爾修整的博厄利元帥。
不僅如此,維也納還從奧地利、波西米亞與匈牙利三地,以及與奧斯曼帝國對峙的巴爾乾半島前線,瘋狂調集了2.5萬邊防軍,用於支援北意大利戰場。
此舉,除了為曼圖亞要塞解圍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將趴在“哈布斯堡奶牛”上,瘋狂汲取過億財富的法蘭西匪徒趕走。
為此,維也納的弗蘭茨二世皇帝在樞密院軍事顧問的勸說下,從美泉宮的垃圾堆裡麵,找回了卡爾大公的那份建議書,開始在奧地利與波西米亞的某些地區,實施奧地利版本的義務兵役製,也就是強行征兵令……
毫無疑問的,在“奧地利工程師”的幫助下,安德魯和他參謀長貝爾蒂埃,很快就洞悉了維也納方麵的上述操作。隨著最高統帥的一聲令下,17萬法軍先發製人,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同時向德意誌聯軍發動了排山倒海般的強大攻勢。
在北麵,在索漢將軍的指揮下,上萊茵集團的8萬法軍從蘭河河畔的吉森出擊,首先的打擊目標是聯軍駐防的富爾達,然後直撲法蘭克福的側後翼,準備截斷聯軍右翼,瓦騰斯萊本所部的退路;
此刻在西麵,4萬法軍正沿著美因河猛烈攻擊法蘭克福,得手之後,沿著美因河逆流而上,持續進攻聯軍司令部維爾茨堡;
而在南麵,佩裡尼翁指揮的上萊茵集團的6萬法軍,已經登陸內卡河北岸,在海爾布隆與埃斯林根一帶進行集結,準備向東北方向發動攻擊,目標是拉圖爾的聯軍左翼。在適合時機,法軍還將直指280公裡外,神聖羅馬帝國議會所在地,雷根斯堡,準備截斷卡爾大公和他的直屬部隊,退守波西米亞高地的後路。
餘下的4、5萬法軍,將負責前線部隊的沿途後勤補給線,尤其是蘭河、美因河、內卡河與多瑙河的航行安全。
由於是多路出擊,為防範缺兵少將的卡爾大公效仿在1794年圖爾寬戰役,學習索漢將軍大搞內線攻擊的戰略戰術,繼而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格局。
基於此,統帥部與總參謀部,以及上下萊茵集團總指揮,對下轄各軍師旅團的指揮官,再、再、再一次反複強調,友軍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無論是行軍,還是作戰,尤其是追擊敵軍,都不能脫離後勤補給線,或是遠離友軍30公裡之外。
戰鬥開始之初,兵力最強盛的下萊茵集團首先取得重大進展,重新歸隊的旺達姆指揮的第九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富爾達。在持續了5個小時猛烈炮擊後,來不及撤走的富爾達大主教最終向法軍投降,城內的3乾守軍隨即放下了武器。
隨後的數天內,德賽的第一軍,聖西爾的第二軍,麥克唐納的第三軍相繼拿下了卡爾本、奧滕貝格、格雷本海因一線的多個城鎮要塞,見麵了七乾多名聯軍士兵,不僅徹底截斷了法蘭克福守軍的東方退路,還從北麵威脅到聯軍總部維爾茨堡。
在南麵的上萊茵集團6萬軍隊,包括蒂埃的第五軍,勒費弗爾的第六軍,以及維克多的第七軍,開始向維爾茨堡發動進攻,很快將兵力薄弱的聯軍拉圖爾部,從諾伊堡驅趕到更遠的紐倫堡。
至於勒費弗爾的第六軍,繼續駐防多瑙河的多瑙沃特,監視奧地利方向的援軍,不參與內卡河以北的戰鬥。
法軍的西路縱隊的名義總指揮,依然是總參謀長貝爾蒂埃,而發號施令的是身處軍中的安德魯執政官。該縱隊下轄克萊貝爾指揮的加強過的第四軍,其兵力暫時擴充到3萬,連同統帥部直屬的近衛師團8乾人),以及蒸汽炮艇編隊2乾),總兵力4萬。
從表麵上看,安德魯統帥的西路縱隊兵力最為薄弱,僅4萬人,但實質卻是三路縱隊中最安全的。
一方麵,法軍的20多艘蒸汽炮艇組成編隊,牢牢控製了美因河中下遊。那些在河麵上不斷遊走的4百多門火炮,使得躲在城堡要塞裡麵的德意誌聯軍,無法包抄法軍後路,或是暗中進行偷襲。更大的可能,是被優勢法軍圍而殲之。
另一方麵,在東北方向的法軍,包括德賽的第一軍與聖西爾的第二軍,可以在2到5個小時內,快速增援西路縱隊。而西南方向的下萊茵集團,也能隨時向西路縱隊增援2萬。
顯然,卡爾大公也非常清楚,看似薄弱的西路縱隊就是一個針對自己的巨大陷阱。
7月30日中午,在被圍城21天後,望不見增援部隊的法蘭克福的衛戍司令,弗勒利希將軍最終接受了貝爾蒂埃將軍發來的第二封勸降書。
兩小時之後,法蘭克福的8乾守軍放下武器,打出白旗,集體出城,向城外的法軍繳械投降。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