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麟台狄懷英;伍司馬落馬【求追讀】
在周刺史的安排下,韓湘子便在刺史府裡小住了幾日。
結果,這周刺史是說到做到。
沒有把他當外人,隔三差五一遇到難題,就跑來向自己求助。
在韓湘子的幫忙下,周刺史掌握了不少證據。
一番順藤摸瓜下來,他才發現這岐州有相當一部分的官員大有問題。
其中,可直接抓捕入獄的有十之一二。
能被降罪問責的,十之四五!
這個比例,頗為嚇人。
周刺史看完之後,著實是嚇了一跳。
但等一切追本溯源起來,他才稍微安定了心。
一切罪責,皆出在那伍司馬身上!
這伍司馬,說難聽些就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
在韓湘子入住的刺史府的第二日,周刺史便提審了密州縣令。
應縣令這幾日,一直被看押著。
一天到晚,雖說吃喝刺史府的人照管不誤,但是他的心可一直在煎熬著。
不知道刺史大人究竟抓住了他什麼把柄?
密州縣一應同僚,又揭發了他什麼罪責?
他一連想了許久,心緒難以安寧。
事實上。
應縣令到任密州縣後,沒犯過什麼大錯。
但小錯卻犯了不停。
譬如,縣裡某位大戶子弟犯了官司,隻要家裡肯送錢子過來,他就秉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則。
若是碰到殺頭的大案,這應縣令心中還是門清兒,該殺得殺。
即便送再大多的銀子,他也不敢。
孰輕孰重,應縣令還是拎得清。
為此,應縣令在密州縣的風評可謂是參差不齊。
達官貴人們說他治下有方。
至於黎民百姓,則言他昏庸無能。
上任之後,沒辦過實事。
對於這些,應縣令想了許多,最壞的情況大不了被撤職,削去他的官身,貶為庶民。
唯有一事,他拿捏不準,那就是假藥一案了。
畢竟,此案牽連的死者可不少。
當初他為了攀附伍司馬,直接將此事給壓了下來。
好在那些鄉社百姓大多老實巴交,種了一輩子地,不敢與官府胡來。
壓下之後,便忍氣吞聲,事後也沒鬨騰起來。
這周刺史幾日不見應縣令,發現後者消瘦了許多。
倒在他意料之中。
這一手斷案手法,是周刺史跟狄懷英學的。
那年,狄懷英任大理寺卿,一年斷案快兩萬件,幾乎把先前大理寺所積累的陳年舊案,快斷完了。
這還不算什麼?
讓人拍案叫絕的是,狄懷英所斷之案,居無一人上訴冤情!
當時,此事一出,震驚朝野,整個長安都嘩然一片!
聖上得知,更是大喜,便命他撰寫斷案之策,以供百官學習。
周刺史將應縣令拘押在府,之所以多日不曾審他,是因為要給他心理施壓!
一旦壓力過多,後者必定焦慮灼心!
用不了幾日,便會徹底崩潰。
此時再審,犯人大多從實交待。
果然不出周刺史所料,他提審應縣令一案,十分順利。
應縣令幾乎把該交待的,全都交待完了。
之前周刺史提審密州縣其他官員時,手裡就已掌握了些應縣令的罪證,眼下再審,無外乎是複盤罷了。